榜單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房企銷售入榜門檻一如既往地進一步攀升。
在排行榜單中,銷售金額“TOP10榜單”和“銷售面積TOP10榜單”的門檻分別為245億元和203萬平方米,對比去年同期,銷售金額入榜門檻提高44%,銷售面積入榜門檻提高22%。而“入榜TOP20榜單”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入榜門檻分別為121億元和133萬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入榜門檻穩步提升。
根據榜單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銷售金額第一梯隊(30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7家,其中金額500億以上的企業更是從去年同期的僅萬科1家增加至今年的5家,均值亦從427億元上升到592億元,遠遠領先于后面兩個梯隊。而從第二梯隊(150-300億元)和第三梯隊(50-150億元)來看,企業之間的座次競爭則更為激烈,若單季度業績表現較好,亦可改變目前的梯隊位置。不僅如此,在第三梯隊中,除了入榜的13家企業外,另外還有近20家未入榜企業擠入第三梯隊。
從房企間的格局來看,超大型房企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各梯隊間的差距明顯加大,尤其是第二梯隊與第一梯隊均值差距已達372億元。超大型房企正在以快速的增長勢頭,逐漸甩開后面的隊伍。
在持續調控的背景下,超大型房企秉承加快供應、加快銷售、加快資金回籠的高周轉策略,仍然能保持業績的穩定增長。
其中典型的代表無疑是萬科和恒大。2011年前三季度,萬科地產的銷售金額達到了近千億元,已經非常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而以“加快開發,以量取勝”為宗旨的恒大地產,今年三個季度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分別為694億元和1047萬平方米,均已經超越了去年水平。此外,中海地產、保利地產、綠地集團業績情況也接近了去年全年的水平,若再加上四季度,企業業績全面超越去年已經相當可期。
萬科和恒大2011年的優異表現無疑受惠于三四線城市的布局。恒大地產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此前恒大一直苦于難以在一線城市站穩腳跟,卻不料這種布局結構成為今年市場競爭的一大優勢。去年年底恒大新開樓盤還有個別在二線城市,到了今年恒大在各地新開樓盤幾乎全部集中在三線城市,甚至是四線、五線城市,銷售幾乎不受限購政策影響。
莫尼塔(上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分析師施琪認為,今年房企全年業績已基本鎖定,房企業績分化將更加嚴重,行業整體來看業績不會太差,但也很難超預期。雖然截至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上市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已達70%以上,但考慮到預收賬款,真實負債率應在40%左右,屬于中等可控水平,因此房企在“銀十”開局表現出的降價動力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上一篇:柴志坤:投資客看好中國二三線城市發展
下一篇:邱林:抑制房產稅對全民來講意義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