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最大的民生危機危象是普民后代和暴發后代、官僚后代的尊嚴不公矛盾和愈來愈惡化的貧富懸殊“國體癌癥”。這也是越來越“口頭和諧”而舉步維艱的深層次原因所在,中國人的仇富心病都是官僚腐敗惹的“禍”,以至于原來“公平化心態”的國度徹底“分裂病理化”。高物價其實并非統統商販囤積居奇、哄抬熱炒所至,更大程度隱性在小商小販、農民苦工仇富埋怨、人人都想充分體現自己的勞動價值,相比貪腐群體、暴發群體來說也是他們的正義權益。
至于高房價本來就是有錢人的利欲紛爭,和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相差甚遠、攀比不起。真擔心中國后生代們的“貧富內患”根深蒂固、無以良方。中國式高物價、高房價為何居高不下、民心怠倦?其實,道理早已人人皆知。中國式高物價、高房價是體制弊病和民生缺陷上的“良性結果”;是對社會分配嚴重不公和貪腐暴發肆虐泛濫下的鋼韌亮劍及正義反彈。翻翻污跡斑斑的中國“暴發志”、查查后來居上的中國“官富族”,能讓哪一個平民百姓心服口服、安分守己、勤勞致富?
人們千萬別人云亦云、危言聳聽地把高物價、高房價渲的像晚期“國癌”似的,這無疑給強權政治和官僚腐敗“磕頭燒香”、“授之命運”。現在的人們扭曲了對高房價的認識,是因為某些組織和個人為了私利制造和誤導了人們對高房價經濟對國家帶來的巨大貢獻,呼吁中國人民,我們應該站在國家和世界競爭的高度層面來看待這一問題,相信政府會將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一一得到合理解決。
只有徹底透明官員收入、財產;正義官民尊嚴;制縮貧富差距;和諧公民民主人權;中國式高物價、高房價才能回穩、正常。否則,危機險象、永無安寧。沸沸揚揚、啰啰嗦嗦,房價居高、民生埋怨。某種意義上講,這高房價或許也是民生發展“致富”群體現象。城市居民不都幾乎有車、有房、有款嗎?依以往的市場化經濟明規、潛規不就是要“發家致富”嗎?誰賣了房不想增值?誰不想多買房高出租?這本來就不是“個例性”錯誤,要錯那就是整個“體制”的“小紕漏”釀成“大隱患”。
其實,高房價更大的利益還在政體、政績上。商品房的群眾性爭購和逐利促進了“高房價”;“高房價”又帶動了城市發展上大規模、高投資、巨利益的地產建筑開發;這是公、私有開發商群體性業績、發財和地方政績、功勞的體現;更是國家經濟和GDP值的重要成分。
高價房、奢侈樓中西方都有,那本來就是有錢人消費、享受的“市場化大餐”,永遠不可能“平均主義”的,除非真正步入“共產主義”。問題的“污跡”在于,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上人人租得起、買得起相當“有星級”的住房;并且市場化機制“嚴格”、民主法律“強大”、貪腐霸道“杜絕”;中國恰恰反差極大、貧富懸殊、絕多人人租不起、買不起房;并且市場化機制嚴重“失控”、“疲軟”、“缺法”;久已釀成民生愈來愈嚴峻的“住房危機”。
“高房價”和改革開放“發家致富”性質上是一致的;都有“中國特色”;高價房、高價車、高存款、高財產都是“現體制”下富有的標志、民強的象征。沒有了高價房、高價車、高存款、高財產的中國人“尊嚴”更低微。
“調控”高房價絕非“一竿子打倒”那么簡單,應該普查、徹查、深查開發商、中介商、炒房戶、貪腐者群體的“不法行為”,該征稅的征稅、該處罰的處罰、該法辦的法辦、該破產的破產、該取締的取締,這才是正經“調控”。
與此同時,國家應該認真述職市場化發展歷程、試頒“市場化大法”,不能一直“模棱兩可”、“公私圓滑”、“短套改制”地大走資本主義道路,還動輒冠以“中國特色”。“治富濟貧”、“征稅為民”一直是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民生發達良策,中國征那點“富商稅”還不夠貪腐們“花天酒地”,怎不讓人民大眾“怨聲載道”?只有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弘揚“公平正義”、縮小貧富差距;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讓人人租得起、買得起房才是民生發展硬道理!
記得過去,中國某些歪瓜裂棗的學者、博客老愛拿美國的次貸危機、美國的高房價和中國胡扯淡。美國最低檔次的人衣食住行一樣不愁、還都夠水平、上星級,中國絕大多數人衣食住行樣樣愁煞,甚至寒磣、掉價,胡扯淡的人不知道長相、人性啥球樣?
似中國高房價勢頭和早年改革開放、發財致富道理差不多,里頭的水份很渾、玄機遍布,涉及人性、官場、政策方方面面諸多因素。想要肅清、重整恐怕非來場“文革”莫屬。乎政府已經重視并著手有程序、可持續的推進“政府幫窮人造房”了,這才是中國特色。時已至此,調控也罷、限購也罷、征稅也罷都難以真正遏制高房價背后的通俗人性利欲。想來似乎只有一轍,消除貧富懸殊、強化就業和收入,讓人人能積蓄、成卡族、不愁衣食住行,到了人人買得起、租得起房那好時光下,房價愈高才叫強國、發達,才配稱追趕美國、超越西方。
上一篇:張曙光:地產頑疾亟待四大良藥進行醫治
下一篇:張曙光:房產稅也難以解決當前市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