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幾個樓盤站到同一起跑線上后,購房者首先可以將大大超過預算和性能過差的項目剔除,然后再綜合比較。一般來講,性能越好的樓盤越貴,此時就需要冷靜分析:哪些性能是必須的,哪些性能對自己無用,對于那些只會增加房價的華而不實的賣點性能一定要果斷“割愛”。這樣以來,購房招式就最為重要了。
第1式 看位置
選房三要素:位置、位置、位置。房產作為不可動的資產,所處位置對其使用和保值、增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房產作為一種最實用的財產形式,即使買房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居住,購買房產仍然同時還是一種較經濟的、具有較高預期潛力的投資。房產能否升值,所在的區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看一個區位的潛力不僅要看現狀,還要看發展,如果購房者在一個區域各項市政、交通設施不完善的時候以低價位購房,待規劃中的各項設施完善之后,則房產大幅升值很有希望。區域環境的改善會提高房產的價值,例如北京亞運村的落成,就使得周圍房地產價值成倍增長。研究城市規劃,分析住宅所在區位的發展潛力,對購房者十分重要。
隨著北京交通路網的建設,車程、車時概念逐漸取代了原來的絕對位置概念。所以在選擇區位時還要注意交通是否方便,有多少路公共汽車能夠通到小區。交通方便往往是開發商的強勁賣點,有的售樓廣告說地鐵某號線直達小區、某寬闊大道緊鄰小區……其實這有可能只是城市規劃中的遠期設想。對于交通條件,購房者一定要不辭勞苦親臨實地調查分析。
第2式 看配套
居住區內配套公建是否方便合理,是衡量居住區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稍大的居住小區內應設有小學,以排除城市交通對小學生上學路上的威脅,且住宅離小學校的距離應在300米左右(近則擾民,遠則不便)。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顧的基層商店配套,服務半徑最好不要超過150米。
目前在售樓書上經常見到的“會所”,指的就是住區居民的公共活動空間。大多包括小區餐廳、茶館、游泳池、健身房等體育設施。由于經濟條件所限,普通老百姓購買的房子面積不會很大,購房者買的是80平方米的住宅,有了會所,他所享受的生活空間就會遠遠大于80平方米。隨著居住意識越來越偏重私密性,休閑、社交的需求越來越大,會所將成為居住區不可缺少的配套設施。會所都有哪些設施,收費標準如何,是否對外營業,預計今后能否維持正常運轉和持續發展等問題,也是購房者應當了解的內容。
第3式 看綠化
目前北京住宅項目的園林設計風格多樣,有的異國風光可能是真正翻版移植,有的歐陸風情不過是虛晃幾招,這就需要購房者自己用心觀察、琢磨了。但是居住環境有一個重要的硬性指標──綠地率,指的是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占居住區總用地的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綠地率”與“綠化履蓋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綠地不包括陽臺和屋頂綠化,有些開發商會故意混淆這兩個概念。由于居住區綠地在遮陽、防風防塵、殺菌消毒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有關規范規定:新建居住區綠地率不應低于30%。北京城近郊居住區綠地率應在35%以上,在市區附近,如果住區綠地率能達到40%甚至50%,就比較難得了。購房者不要被什么這園林那風格唬住,也許那個項目連起碼的標準都還沒有達到呢。
上一篇:如何巧妙識別購房置業中的“三金”?
下一篇:購買學區房謹防山寨版 了解學區政策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