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精裝修房源越來越多地走進買房人視線。但這類房源質量問題隱蔽,又無明確的驗收標準,埋設“地雷”多多,購房者一旦觸及,往往引來糾紛纏身。工商部門結合消費者投訴,專門發布精裝修房市場存在的“埋雷”情況,呼吁盡快出臺相關計價、驗收標準。

去年以來,精裝修房成了消費維權一大熱點,不少消費者反映,精裝修房的開發商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
據工商部門分析,精裝修房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房價計算方式不明確
簽訂購房合同時,通常采用“總房款=房屋建筑面積×(房屋單價+裝修單價)”的計算方式,但房屋建筑面積包含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按這種算法,消費者額外為公攤面積的裝修埋了單。
購房合同中裝修條款內容簡單含糊
對裝修材料的品牌、規格等約定,都用“優質”、“高檔”、“先進”、“相當于”、“不低于”等模糊字眼,但到裝修時降低標準,以次充好。
精裝修樣板房消失快
樣板房作為合同中對精裝修房描述的具體體現,都被開發商裝修得無可挑剔,但很少能把精裝修房做到與樣板房同樣完美。為減少糾紛,開發商往往在交付前或交付一結束,立即拆除樣板房來個“死無對證”。
工商局消保處負責人認為,上述問題對普通消費者是繞不過去的坎,不是提醒注意就能避免的。只有相關的價格、驗收具體實施標準盡快出臺,才能切實保障購房者權益。
上一篇:“購房不容易 驗房不馬虎”教您如何自己驗房
下一篇:二手房交易過程細節多 七大事項購房者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