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出讓信息粗略統計,2010年出讓的80宗居住用地中,超過20宗明確了要配建限價商品房、公租房、廉租房,少量地塊還要求配建回遷房等。
9月6日,北京房山長陽地塊的競價現場,參與競標的企業均對主持人的報價毫無反應,該宗地最終以網上的最高報價6.09億元被北京市天資置業有限公司競得。值得注意的是,該地塊18.9萬平方米的規劃建筑面積中包括5萬平方米限價房和4萬平方米回遷房。保障性住房面積接近出讓面積的50%。
調查顯示,保障房依然面臨開工之后投資不足的融資瓶頸,而各地保障房用地開路的做法,又進一步壓縮了商品房投資的空間,導致整體上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
莫尼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機構報告認為,保障房面臨“投資拉動”陷阱,即實際投資水平與在建水平明顯背離,“快速開工,有限投資”,其對于年度GDP的貢獻或許不如預期的那么明顯。
2011年北京市的保障房建設目標是,新開工建設、收購各類保障性住房20萬套、竣工交用10萬套。截至7月底,北京保障房實現開工約14.2萬套,完成全年任務的71%。北京市住建委稱,將力爭到9月底前,提前兩月實現2011年20萬套保障房全面開工的任務。
北京并非個案。根據莫尼塔機構在北京、重慶、蘭州和南京等地的實地調研,一些地方在中央下達的任務基礎上,主動上調了開工目標。本報記者在西安市房管局了解到,西安在8月底實現新建8.29萬套保障房工程全部開工。為此西安市規定不落實保障房用地的,不得供應其他住宅用地。
1000萬套保障房曾被認為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記者的調查顯示,全國各地保障房開工在下半年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部分地方甚至提高了保障房開工指標。
莫尼塔認為,2011年保障房開工總數甚至很可能會超過1000萬套的目標。但該機構同時指出,資金問題仍是限制保障房順利進行的主要瓶頸。
根據海通證券分析師涂力磊的測算,2011年保障房至少有8000億元的資金缺口。而莫尼塔的調研發現,由于融資渠道仍然有限,融資成本的限制,以及公租房模式的不健全,使得保障房建設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資金瓶頸。資金瓶頸將限制保障房對實際投資的拉動作用。
“看保障房對投資的拉動,主要角度是產能。但房地產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購置增速并沒有明顯超過投資增速水平,即產能并沒有出現明顯加速擴張情況。”莫尼塔分析師王沛表示,保障房目前存在快速開工、有限投資的狀況,對整體宏觀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
北京為例,根據中原地產不完全統計,進入2011年,北京超六成的住宅用地,都需要配建保障房,且配建比例有增加的趨勢。據記者了解,部分出讓地塊的保障房配建比例被臨時提高,個別項目保障房配建甚至遠超商品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對記者表示,在政策高壓下,保障房供地任務一定可以完成。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指出,2011年二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支出明顯收縮。房地產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出/總資產比例達到了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值,僅略高于2008年的水平。經營性支出中,購買商品現金支出987億元,環比下降21%,同比下降8%。
多地土地市場信息顯示,受到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開發商購地熱情減弱,土地出讓金增速處于較低水平。此外,保障房需要開發商墊資,利潤率收窄,開發商參與保障房建設的意愿可能會出現下滑。這將影響保障房整體融資規模,進而影響到保障房的建設進度。
北京亞豪市場總監郭毅擔心的是,商品房投資不足,一旦調控政策有所松動或者退出,商品房將再度面臨緊缺的局面,房價必然上漲。
莫尼塔認為,如果將2010年和2011年保障房開工水平剔除的話,5月商品房新開工累計同比增速已經轉負,7月商品房新開工增速已下滑至-9%,預計四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下探至21%左右。保障房開工速度上升的背后,可能暗藏著商品房開工增速放緩的風險。
上一篇:董家別墅“鶴立雞群”私自違建引發公眾爭議
下一篇:二三線土地屢現流拍 凸顯高地價下的土地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