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的鄂爾多斯,秋涼驟起,游走于鄂爾多斯新、舊城區內綿延數公里的空置樓盤間的人們,備感寒意。空置的樓房記載著鄂爾多斯十年造城運動一路走來的興衰,其間被裹挾進來的還有一個個人物命運的沉浮。
自2003年啟動新的城市發展戰略至今,鄂爾多斯已走過了十年城鎮化歷程。“十年‘沉浮’兩茫茫”,曾經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如今日漸式微。除了給這座城市帶來大面積房地產空置及全民財富泡沫化的重殤之外,在新型城鎮化號角吹遍全國的當下,其畸形城鎮化之路所留下的沉疴更值得業界再總結,或可為后來者提供一份活生生的現實教材。
在實地調查中,鄂爾多斯當地曾經一度成為普遍的社會心態,甚至是鄂爾多斯過去幾年城市整體發展思潮的一個縮影。鄂爾多斯過去十年城鎮化路途開始發生偏向,直至誤入“房地產化”的歧途。
按照業內專家的普遍共識,科學合理的城鎮化,產業依托是根基,并且這些產業發展要擁有可持續性。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副總裁傅中近期受企業委托在鄂爾多斯展開了數天調研,他發現,鄂爾多斯城鎮化起初階段可謂運行在良性軌道。依托“羊(絨)、煤(炭)、(稀)土、(天然)氣”這些當地擁有得天獨厚優勢的能源資源產業,特別是憑借煤炭產業在過去十年的黃金發展期,鄂爾多斯用不長的時間就創出了全國第一的GDP增速,人口規模也迅速攀升至百萬人。
“如果鄂爾多斯在已有資源優勢上不斷壯大產業規模,且延伸產業鏈或及時尋找替代產業,以抵抗由于資源枯竭瓶頸而帶來的城市經濟長遠發展風險,那么鄂爾多斯的城鎮化可能會在全國范圍內樹立起一個正面典型形象。”傅中說,近年來當地政府意圖打造總部經濟、裝備制造基地以及云計算產業中心,均可謂謀求可持續性產業轉型的力舉。
但事與愿違的是,當房地產業被眾多城市定位為支柱產業并為此大興土木之際,“財大氣粗”的鄂爾多斯也未甘寂寞。眾所周知的是,過去短短幾年時間,因煤炭開發而積累的數千億財富源源不斷地轉移到房地產開發中,過去一切謀求產業轉型的力舉最終都指向一個標桿:房地產化。傅中認為,當城鎮化演變成了房地產化,不僅無法驅動經濟增長,還會產生巨量的房地產泡沫。如今鄂爾多斯巨量的空置房及GDP增速大幅下滑便是明證。
先造城后填人的本末倒置
按照國內外關于城鎮化的科學理念,城鎮化的一大內涵是在產業聚集基礎上帶動人口的聚集,進而催生城市自發的生長及擴容。而反觀鄂爾多斯,其十年城鎮化走的卻是先造城后填人的本末倒置的歧路。
過去的十年,鄂爾多斯立志將自己打造成東方“迪拜”。在實地所見所聞中,印象最深的是政府為實施這種愿景在配套基礎設施上的努力。除了已為外界熟知的現代化的博物館、圖書館及大劇院等硬件設施外,康巴什目前整個新區的管理采用社區化模式,全區32平方公里的范圍被劃分為三大社區,每個社區都建成了一個現代化功能齊全的社區辦公大廳,所有民生事項均采用一站式服務模式。不單如此,為打通新區與外界的溝通瓶頸,當地政府還斥巨資將連接東勝及康巴什的公路由原來的雙車道擴寬成六車道,道路兩旁綠化帶種植的都是引自東北和云南的名貴樹種。所有一切的努力,仿佛都是為了“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據了解,官方統計的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目前的人口數已達10萬,其中的主要構成是拆遷戶、市直機關公務員及大中小學學生,還有一些當地引進的工業項目的產業工人。
一直以來,鄂爾多斯城鎮化不斷引起熱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未來國內的城鎮化進程應以產業依托帶動“人的城鎮化”,在此過程中應避免先造城后引人而產生城市貧民窟涌現的“拉美化”現象。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副總裁傅中則提出,化解鄂爾多斯當前城鎮化遇到的困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現有規劃思路下,加快產業多元化轉型,以帶動人口及需求的增長,推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國土部將嚴防高價地作為近期市場穩定首要目標
下一篇:30多家房企熱捧養老地產 全國投資規模超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