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土地參與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最近3年來,我國一直保持著較大的建設用地供應規模,且呈逐年增加之勢。在房地產用地方面,這種態勢尤其明顯。按照國土部發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落實住房用地計劃13.59萬公頃,同比增加7.6%。
其中,商品住房用地計劃落實10.5萬公頃,超過前兩年年均實際供應量(8.17萬公頃)28.5%;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三類”住房用地實際落實10.88萬公頃,占全年住房用地實際落實總量的80.04%,完成了“不低于70%”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末,全國共落實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81萬公頃,比最初測算的需求高出0.63萬公頃。
盡管近年土地供應數據一直大幅遞增,但與年初制定的計劃相比,仍然相去甚遠,去年的完成率就不足七成。竇敬麗對此表示,供地計劃屬于指導性計劃,目的是為了“引導市場預期”。供地計劃完成率低的原因,除計劃編制過大外,還在于去年下半年土地市場低迷,土地流標流拍率高,影響了企業的拿地熱情。此外,《國有土地房屋征收和拆遷補償條例》頒布實施以后,拖慢了征地進度,進而影響到供地計劃的落實。
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將繼續保持較大的建設規模,今年的房地產用地供應規模也將繼續維持高位。國土部提出要求,2012年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總量原則上不低于過去5年年均實際供應量,其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總量的70%。保障房供地計劃需要單列,并在3月底前上傳報部。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可能導致地價的進一步下滑。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的商服、住宅、工業地價環比增速連續3個季度回調,住宅平均地價環比增幅已跌落至0。無論國土部所說的“引導市場預期”的目的是否達到,持續放量供地,事實上已經導致了住房潛在庫存的大量積壓。
根據竇敬麗的說法,當前我國未竣工的房地產用地面積約為40多萬公頃,約為前3年房地產用地平均供應量的3.4倍。有業內人士估算,這部分相當于上海市區域面積(約63.4萬公頃,上海市政府官網2009年末數據)的一半以上土地,其形成的房屋供應可足夠未來10年的市場消化。竇敬麗表示,在上述天量的“未竣工”土地中,絕大部分已經進入動工周期,只有很少部分屬于拿地已滿兩年,卻因“非政府、非合法因素”而閑置的。
上一篇:“學區房”再度受青睞學校周邊房產升值潛力大
下一篇:上海持居住證滿三年可買二套房舊政新解提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