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如何實現名副其實的高質量的城鎮化
2012-12-25 來源:0352房網 編輯:凱瑟
城鎮化成為十八大之后最重要的發展問題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其中包括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布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
什么是高質量的城鎮化?不亂占耕地建大馬路、大廣場、甚至大空城,徹底解決進城農民市民化的城鎮化,才是真正高質量的城鎮化。高質量城鎮化的核心,是改變過去“要地不要人”的舊城鎮化模式,解決人的城鎮化,實行完全的農民工市民化。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破除壟斷。讓在城鎮打工者能夠買得起房子,享受同等的城鎮社保、醫療等待遇。繼續讓三四億甚至更多的農民工每年像候鳥一樣遷徙、漂流,是很危險的,是低質的城鎮化。
我國目前名義上的城鎮化率為51%,其實有城鎮戶籍的常住居民不足35%,也就是說有2.6億人在城鎮工作,基本上屬打工者,有房者的比例低于1%。這部分人如果真正地留在城市置業,假定一半需要房子,需要城市提供1.3億套房子。如果我國要達到世界城鎮化的平均發展水平(一般在70%以上),還需再增加1.3億套房子。這兩個“1.3億套房子”才是解決農民工市民化的難點,因為社保、子女上學等問題相對住房比較容易解決。城鎮化的最大難點是如果讓這些新移民能夠安居樂業,買得起房子。
上一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 將約束政府征地行為
下一篇:延續調控推進城鎮建設 釋放樓市“維穩”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