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逢在年中的節點上,房地產調控政策走向頗引人關注。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表態稱,“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并未提及房地產調控。而在去年年底的會議上,針對房地產調控還使用了“加強”的字眼。在熱點城市高價地頻出,房價上漲動力充足的情況下,高層對房地產調控的態度,似乎讓人捉摸不透。

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恐不會遭遇更嚴厲的政策壓制。但與此同時,盡管本屆政策在多個領域強調市場化發展方向,但熱點城市的過熱信號卻決定了,行政化手段恐難以在短期內退出。從下半年來看,維持市場穩定將是政策的主要目標。據統計,在本屆政府召開的1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僅有兩次提及“房地產調控”。其余與房地產有關的表態甚少,且多涉及保障房,較少提及商品房市場。
房地產市場風險漸顯
“新國五條”出臺后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個“先抑后揚”的走勢。如今不過5個月,房價曲線已連續攀升至歷史高點,局部市場甚至出現過熱現象。
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347元/平方米,環比6月上漲0.87%,自2012年6月以來連續第14個月環比上漲,漲幅比上月擴大0.10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的住宅均價達到17609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34%,同比上漲11.06%。
令業內人士擔憂的是,未來一段時間,這種影響因素還將繼續存在。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近期的“華遠·好天地”商業項目揭幕儀式上表示,若供需關系不能有效改善,下一步通州房價肯定會達到四萬、五萬。
針對統計局即將發布的房地產相關數據,分析人士預計,在此前的上漲慣性下,70大中城市房價還將繼續維持漲勢。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供需關系緊張的局面不會改變,但部分區域的房價水平已經背離了市場,市場風險正在凸顯。
轉向:行政調控手段或改進
按照以往的邏輯,房價和地價連續大漲之后,必然會導致新一輪調控政策的出臺。但自從本屆政府正式就任以來,對房地產調控的態度卻始終令人捉摸不透。據統計,從3月18日至今共召開了1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僅在3月27日和6月26日的會議中,提到了“房地產調控”的字眼,其余的會議均未提及調控。
具體來看,3月27日的會議提到了“要繼續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快建立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說法。6月26日的會議則表示,“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作為對下半年經濟形勢定調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的表態是“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同樣未涉及房地產調控。而在去年年底的政治局會議上,對房地產的說法為“要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短短半年間,政策口徑已有很大不同。
據悉,新一屆政府就任以來,在多個領域強調了市場化、規范化的思路,這與以往的調控路徑不同。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此前高層曾召集房地產行業相關人士進行座談,征詢應對市場變化的策略。一位與會的人士指出,從決策部門的態度來看,反思調控的意圖十分明顯。
短期內政策傾向“維穩”
探討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變化,還需站在宏觀經濟的大背景下。近期公布的半年度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國民經濟恐難以繼續維持高增速。同期發布的房地產數據則顯示,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局面凸顯,部分區域房價漲幅甚至亮起紅燈。在決策層面前,保增長和控房價的矛盾又一次凸顯。在不少專家看來,前者需要市場化改革得以推進,而后者仍需在一段時間內依靠行政之手。
開發商對政策的態度則普遍樂觀。任志強便表示,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房地產業會受益于經濟增長;但在經濟增速下行的時期,房地產業也會因拉動效應而免受打壓。他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下半年不會有更嚴厲的調控政策出臺。
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化的調控手段仍將是樓市政策的趨勢,這主要表現為長效機制的建設。據了解,隨著數家涉房上市企業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凍結多年的房地產企業A股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政策,有可能取得實質性破冰。
知情人士近期還透露,由發改委牽頭,住建部、國土部等相關部委正在參與制定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其中包括房產稅試點、保障房建設、公積金貸款等多個層面。在樓市調控政策“維穩”的同時,這些長效機制可能借機加速落地。
上一篇:財政部表示將再擴大個人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
下一篇:北京公租房后期管理新規發布 轉租空置將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