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近日表示,“一個小縣城建三四個城市綜合體,這不是繁榮,而是亂象。”開發商以及地方政府應該更加冷靜對待!
隨著各大房企紛紛涌入商業地產、城市綜合體項目后,商業地產的投資火熱現象已引發市場擔憂。
就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與住宅投資易受宏觀大環境影響不同,商業地產項目能否成功,主要取決于項目定位與專業化運作;此前蜂擁而上的商業地產項目,將面臨著兩極分化的命運。不過,在整體火熱的情況下,局部區域的商業地產仍然具備投資價值。
商業地產投資火熱
近幾年,我國眾多商業綜合體項目紛紛入市,商業地產投資熱情的高漲已引發市場擔憂。
根據《2011-2012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報告》的數據統計,2011年無論新開工增量還是銷售增速,商業地產的表現都遠超過住宅。其中,辦公樓新開工面積同比大幅增長46.20%,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也增長了23.7%。
進入2012年,商業地產的繁榮遍布全國。據21世紀不動產上海公司的數據,2012年上海有22個商業綜合體項目入市;北京將有17個零售商業地產項目入市;在深圳,大型集中式商業項目面積在未來5年還將增長87%,接近翻倍,預計年底深圳大型優質商鋪總存量將達190萬平方米。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稱,從2012年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來看,住宅開發投資增速為19%,而商業地產則達43.4%。這表明資金還在大量進入商業地產市場。
“1.5線城市”被看好
我國有一批城市在經濟總量及增速、人口規模、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產業成熟度等方面都僅次于京滬深穗,比其他省會城市更加發達。業內把這批介于一線和二線之間的城市稱為1.5線城市。
仲量聯行在《中國新興城市50強》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1.5線城市共有9個,分別是成都、重慶、大連、杭州、南京、沈陽、蘇州、天津和武漢。其中,成都憑借商業地產優勢領跑1.5線城市。
在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看來,目前一線城市商業地產市場逐步飽和,1.5線城市蘊含著機會。這些城市經濟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商辦投資市場卻剛剛起步。
以成都為例,該市目前有存量綜合體項目48個,建筑面積約570萬平方米。但部分區域商業地產供應依然不足。成都高新西區已云集了富士康、華為、戴爾、聯想、英特爾等世界500強企業,不過該區域卻一直是成都的商業地產洼地,目前尚無一家商業綜合體正式營業。
業內人士指出,成都高新西區周邊需求和供給尚不平衡,區域內也僅有時代天街一塊綜合性商業用地。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該區域商業的開發和消化能力將逐步提升,區內綜合體的建設與該區的商業成熟將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