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除收稅 發債 借貸之外 還鐘情土地財政
發布時間:2014-04-16 來源:0352房網 編輯:小墨
摘要:地方政府的財源除了收稅、發債、借貸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土地出讓金了。根據國土資源部數據,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金額達4.1萬億元,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水平持續上漲。
地方政府何以對土地財政情有獨鐘,很大程度上在于現有的財稅體制和龐大的城市
建設以及公務開支需求。
在目前的財稅體制下,“營改增”的持續推進,進一步壓縮了地方稅源;地方債雖然總體安全,但很多地方已經累積了較大的隱性風險。在此背景下,土地財政成了地方財政的救命稻草,地價居高不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要土地財政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的主角地位不變,其衍生出的必然是土地出讓金的居高不下和
房產價格隨
地產價格的節節攀升,官樣政績、權錢交易等現象便會屢禁不止,而對GDP貢獻不大的農業基礎產業、新興科技產業等等就難以受到政府青睞,區域經濟結構在這種馬太效應中難調其優。
縱觀現代世界,地球上沒有一個文明強大的國家或地區是靠賣地皮、蓋房子、炒
樓盤崛起的。
要改變這一狀況,要從源頭做起。中央與地方財力與事權不匹配的財政體制,導致地方政府長期資金饑渴,是“土地財政”等問題的制度根源。改變這樣的“土地財政依賴癥”,必須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把財稅體制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同時,還要加強和改善人大對于政府全口徑預算的監督審查方式,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
只有多管齊下,才有望將土地財政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