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近年來太原市通過棚戶區改造等多種方式解決了一批困難群眾的住房,但還有許多住房是工業化初期建設的簡易住宅,市政設施很不完善。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在棚戶區、城中村改造中,充分認識到加快改善這些群眾的居住條件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要求,是打牢社會和諧穩定基礎的要求。要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滿腔熱情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
9月29日上午,杏花嶺區大東關棚戶區改造工程工地上鼓樂喧天、彩旗招展,居民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全市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現場推進會在這里隆重舉行。山西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川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廉毅敏等領導前往參加,并與搬遷居民代表一起為大東關街104號院棚戶區改造工程奠基培土。
舉行這次現場推進會,目的是學習推廣杏花嶺區在房屋征收補償方面的成功經驗;交流省市市直相關部門改進作風、服務至上、流程再造、建設效能政府的初步實踐;研究探尋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的具體做法;動員全市上下努力創出跨越發展、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太原速度”。
現場推進會上,杏花嶺區委主要負責人介紹了大東關104號棚戶區房屋征收與補償的成功經驗,市房管局主要負責人通報了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進展情況,市規劃局和迎澤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分別代表市直部門、各縣(市、區)表態發言。
廉毅敏說,杏花嶺區僅用10天時間,就完成了68戶居民的房屋征收與補償任務,創造了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的“太原速度”。
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一把手負總責,認真研究如何讓舊區變新區、城市建設變城市經濟這一課題,積極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建設美好家園共同努力奮斗。
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制定公正、合理、優惠的補償安置政策,真正讓群眾在棚戶區改造中得到實惠。要堅持走群眾路線,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原則,及時公布安置補償方案,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使政策充分體現民意。要加強工程管理和進度管理。不僅要創造“太原速度”,更要創造“太原質量”,讓棚戶區居民確實住上優質房、放心房、滿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