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報道:11月7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說,城鄉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70%。在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上,李立國說,1999年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日益呈現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態勢。
李立國說,目前,城鄉空巢家庭超過老人家庭的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
根據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提供的數字,目前,中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38060個,床位266.2萬張,收養各類人員210.9萬人。
但是竇玉沛分析說,養老床位總數僅占全國老年人口的1.59%,不僅低于發達國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2%-3%的水平。由于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既存在“一床難求”,也存在“床位閑置”現象。
對于養老地產的前景,無疑是相當看好的。這從房企以及保險機構大力追捧養老養生地產項目的現狀已經十分清楚。全經聯養老養生地產委員會成立以來,很多業內人士對于委員會給予了很高的期望。期望對養老養生產業地產的研究上水平,改變養老地產投資人與養老產業很脫節的現狀。
我們目前的養老產業,無疑是水平很低的產業,不論是養老床位數量還是養老人群的收入水平以及養老項目的低水平軟硬件配置問題一直很突出。高端養老的產生受到養老觀念的束縛,培養起來尚需要時日,畢竟高端人群還習慣于居家養老。
缺乏政策支持也是一方面。對于養老產業的支持政策,目前仍然僅僅停留在研究階段。這對于急速發展的行業來說,政策支持的缺乏從拿地、建設與經營階段開發建設企業都是一頭霧水。但是,最艱難的還是在經營階段。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透露,我國將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對于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養老困難老年人,經過評估,采取政府補貼的形式,為他們入住養老機構或者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支持。
我國還將完善政府供養制度,對于城市“三無”、農村“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養或分散供養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自然增長機制。建立高齡補貼制度,逐步將本地區80周歲以上老年人納入補貼范圍。
但是,我們要解決的是持有型經營的問題。與朋友在爭論養老地產的前景時,有一個分歧在于如何實現養老項目的盈利。房地產企業在國內的發展高峰期僅僅不足五年,實力房企本身還是鳳毛麟角。對于囤地的看法我一直持異議也是因為國內房企的資金實力還不足以選擇主動囤地,開發過程的現金流增速才是國內房企的最大訴求。這就影響了房企對于養老地產的開發選擇散手為主,而很難考慮長期持有經營。
上一篇:溫家寶:堅定不移搞好房地產調控
下一篇:房地產行業該對誰征收暴利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