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讓更多的開發商投資轉入了非住宅開發,政府還要用這些土地去換取柴米油鹽錢,那么這部分是擠不掉的。為了保證商品房住宅的供給量,以平衡市場中的商品房住宅價格的上漲調控目標,這部分土地還要供給以換取保障房的建設資金,這部分住房還要建設,否則就會出現價格的上漲和反彈。那么可增加的生產能力從哪里來?難道僅憑一紙命令與合同就能從天上掉下來嗎?
假如這1000萬套的面積為新增面積就要將竣工面積從8.34億平方米提高至15.84億平方米,至少也要13.6億—14億平方米的住宅竣工量,這幾乎也是沒有可能的。也許住建部在計算投資要花多少錢時,并沒有計算這些工作量要增加多少農民工、多少管理隊伍、多少機械生產能力、多少政府監管能力吧。
中國真的能實現當年竣工面積接近于翻番或最少增加60%的建設生產能力嗎?這里還同時要保證道路交通、市政基礎設施、教育與商業配套的生產能力和竣工面積。我不知道誰瘋了,但至少我知道認為這種大躍進的生產方式可行一定是有人瘋了。
再看看列表中,2009年的房地產開發開復工總量為32億平方米,而竣工總量僅為當年在施工面積的22.7%。2010年的新開工量迅速增加,當年在施面積突破了40億平方米,但竣工量僅為18.7%。如此計算下去,今年的竣工總量如果要達到13—14億平方米,那么今年的在施總量又應該是多少呢?
2009年全部住宅竣工量約為700萬套,2010年約為710萬套,而今年在商品住宅量不減時新增保障房1000萬套,這可不是個隨隨便便就能吹出來的。
我不是神,無論如何都算不出來有這樣的生產能力,大約只有大躍進時的畝產萬斤糧的膽量才能夢想出這種神的力量。而今天卻是政策在用各種手段推動這種神話的實現。
假如中國人真的創造出這種神話,那么會給中國的經濟與中國的未來帶來什么樣的災難呢?這大約也是有史可鑒且教訓深刻的。我不認為能分析出存在這樣的問題時還坐山觀虎斗,更不希望再重新體驗一次大躍進失敗的惡果。我寧愿讓這個為了民生而有無限光彩的保障房計劃慢下來,也實在不愿意讓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胡來拖垮了中國的經濟。
請有關決策部門再仔細、科學的算算中國的生產能力吧,僅有地有錢未必能完成這樣一個大躍進式的目標任務,該到了懸崖勒馬的時候了。
上一篇:易憲容:房地產稅爭議背后有極大地玄機  
下一篇:劉光宇:中國房奴是靠什么支撐著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