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其中,房地產價格情況如下:
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2個,持平的城市有14個。與5月份相比,6月份環比價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6個。價格上漲的城市中,環比漲幅均未超過0.5%,漲幅比5月份縮小的城市有24個。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個,漲幅回落的城市有28個。6月份,同比漲幅在5.0%以內的城市有39個,比5月份增加了3個。
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9個,持平的城市有12個。價格上漲的城市中,環比價格漲幅均未超過1.0%,漲幅在0.5%以內的城市有36個。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個,比5月份增加了1個。漲幅回落的城市有24個。6月份,同比漲幅在5.0%以內的城市有48個。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政府的限購、限貸、一房一價等政策密集調控之下,房價依然上漲。究其原因,不外如下四點:
首先,開發商、投資客還心存僥幸,寄希望于政府放松調控,更希望通過與消費者進行深度博弈獲取既得利益,其硬挺房價甚至逆市提價導致房價被人為推高。前幾年的房產火爆,令開發商不差錢,有了硬挺房價的底氣。開發商之所以面對宏觀調控心里不慌就是因為手中有“糧”:一方面是前幾年房價過快上漲給開發商儲備了充分的“糧草”;另一方面,前幾年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樓市。開發商不差錢,令其有了足夠的與政府新政相對抗,與消費者博弈硬挺房價的底氣。而部分投機(投資)客與政府調控進行博弈,囤房不售、硬挺房價導致房價上漲。
其次,部分消費者看慣了以往歷次調控變成“空調”,對政府這次調控已經喪失信心,在害怕繼續踏空的心理驅使下投身購房大軍。消費者一方面擔心房價繼續大漲,另一方面自知享受不到保障房待遇,在無可奈何之下投身購房大軍。部分民眾被開發商與政府對賭,死扛房價甚至逆勢漲價的行為所迷惑,令他們覺得房價不會再跌下去,于是投入到買房行列。而正是民眾的購房行為,令開發商覺得市場需求依然存在,其硬挺房價便有了較為充足的理由。
第三,地方政府對于中央調控政策的執行不盡如人意,導致中央政策難以顯效。任何一項政策,須有好的執行,才能顯效。從本次調控來看,無論是房地產限購令、房價調控目標,還是保障房的推進,地方政府的執行均難到位。地方政府對于房地產調控執行不到位,令開發商、投資客有了足夠的想象空間,令他們覺得房價
第四,CPI持續走高,民眾通脹預期強烈,購房保值、避險是部分民眾的首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6月份同比上漲4.4%,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在通脹預期持續強烈的情況下,民眾寄希望于購房保值、避險。
上一篇:許小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三不合理”
下一篇:陳寶存:土地供應不足加劇一線城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