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劉明康先生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壓力測試的結果告訴我們,就是最壞的情況,就是房價下跌50%,30%,跌掉三成、五成,這種情況,我們的不良貸款都可以承受,銀行業不存在著,被房地產商挾裹這一說,不存在。
劉明康先生此言目的似乎是為了力挺房地產調控,安慰大眾,房地產價格下降不會引發銀行的壞帳。很不幸,這是虛幻的安慰劑,是專業人士偏離常識的大言。
擠壓房地產泡沫是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之一,但為了達到調控目標不惜以虛假的推測安慰人心,只會讓調控偏離正軌。
熟悉投資市場的人都清楚,任何投資品種下跌50%,就意味著打開了崩潰的大門,所謂下跌15%、30%的預測,都是對投資品屬性不了解的大膽之言。劉明康先生不可能不了解投資特性,以個別銀行過于樂觀的壓力測試結果說事,只能是意在言外。
中國目前雖然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但負利率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日益擴大,明緊暗松的貨幣政策與通脹預期給房地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一線城市調控略有放松,商品房成交量環比上升,二三線城市則趁勢而上,填平價格洼地。目前所謂房地產下挫50%也不怕,是在通脹時期坐著說話不腰疼。一旦央行開始連續加息、普遍開征房產稅,市場將是另一副景象。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房地產下行之后的經濟下滑、貨幣變相緊縮,而不是以空洞的語言讓大眾對可能面臨的嚴重局面心懷僥幸。
銀行業的壓力測試較為粗糙,很少有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能夠全面反映未來風險,包括美國的壓力測試,歐債危機之后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均受到市場人士的指責,認為過于樂觀,轉變成為對市場的安慰。
房地產作為投資品時,價格由投資風險、收益主導,上升及下挫沒有極限;當房地產作為消費品時,其價格受到消費群體與收入等因素的制約。中國房地產之所以脫離房價收入比的約束,如火箭般竄升,就是投資主導的結果。
日本的房地產泡沫以及美國次貸之后崩潰的房地產泡沫,提醒投資品下跌的空間,一旦地獄之門打開,情況不受控制。1992年泡沫崩潰,日本土地價格連跌16年,直到2006年才有所回升,2007年底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價格只相當于1991年的27.7%,絕對價格相當于1982年的水平。這是泡沫崩潰、貨幣緊縮與資產負債表退化的必然結果。
我國沒有公布銀行業壓力測試細節,據此前媒體報道,此次對高風險地區和一般地區進行分類測算,前者的輕、中、重三種壓力情景標準提高,分別為房價平均下跌30%、利率上調27個基點,房價下跌40%、利率上調54個基點,房價下跌50%、利率上調108個基點的情況。此外,最近一次測試還增加了住房成交面積下降等假設情境。以為房價下跌與利率上升只會影響房地產市場,而對宏觀經濟沒有影響,相關行業不受牽連,地方財政依然穩定,是犯了孤立、片面的錯誤。
央行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中國房地產人民幣貸款新增2.02萬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27.5%,比上年末降低10.6個百分點。個人購房貸款新增1.40萬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29.4%,比上年末降低13.7個百分點。從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2010年年報來看,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其全部貸款余額基本在10%~20%,房地產開發貸款一般維持在5%~10%的水平。如果房地產價格下挫50%,相當于央行一次性加息數百個基點,當資產價值低于負債,個貸違約率將大規模上升。
據報道,銀行壓力測試主要通過靜態數據反映不良率的變化,但僅從資本充足率、撥備方面考慮銀行抗壓能力遠遠不夠,必須從動態角度進行衡量。我國銀行業貸款中抵押貸款占比30%~40%,而大多數抵押物又是土地或房產,房價下跌,抵押物價值下降,如果房價下跌50%,銀行的總資產將大幅縮水,系統性風險不容小視。不僅如此,我國的地方投融資平臺六成的還款來源于土地出讓金,如果房價下跌五成,地方投融資平臺將喪失償債能力,地方投融資平臺不良貸款將水落石出,13000億元的撥備遠遠不能覆蓋其風險。房地產業崩潰,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必然被拖下水,如鋼鐵、水泥、建材、家紡等行業求生無門,這些行業將出現大規模的壞帳,銀行對企業的授信會反過來成為勒在銀行脖子上的絞索。
中國銀行業真正的安慰來自于房貸杠桿率不高,富裕階層仍將房地產視作最重要的投資品種,以及根深蒂固的買房成家觀念。中國的房地產調控,目的是剝離房地產的投資屬性,但革命仍未成功,此時以過于樂觀的態度輕佻地面對此次房地產調控,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艱難程度認識不足,最終會延誤中國房地產調控的進程。
上一篇:戈海:開發商"貍貓換太子"大戲讓人愕然
下一篇:嚴家森:讓建筑給城市的生活增添一分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