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道來看,銀行業承受房價下跌四成的底氣來自于三個方面:其一,我國銀行體系房地產信貸資產占比相對較低;其二,我國對銀行業房地產金融衍生產品控制有效;其三,從房地產貸款結構來看風險可控。但實際情況可能比想象的要復雜。
從表面上來看,銀行體系房地產信貸資產占比相對較低,但實際未必如此。由于貸款審核環節不嚴,不僅個人按揭貸款中暗藏風險,而且很多以其他名義發放的貸款最終變成了開發貸款。一旦房價下跌四成,實際風險可能遠遠超過銀行業預估。
有金融專家就指出,各家銀行的壓力測試在內容、方法、前提假設等方面還有局限性,結果不一定能充分模擬真實情況。也就是說,房貸壓力測試是假定場景的模擬,現實情況遠比模擬的場景要復雜。銀行業以模擬的測試結果來推論實際風險可控,本身就有風險。
11月19日,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0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84個重點城市處于抵押狀態的土地達25.82萬公頃,抵押貸款3.53萬億元。房價大幅下跌的話,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難以出手,拿什么來還到期的貸款?難道要拿稅收或財政收入來還貸款嗎?恐怕廣大納稅人不會答應。
即使真的房價下跌四成銀行可承受,但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多達60多個,這些行業必然也會受到一定沖擊,這個潛在的風險銀行業是否想到?也就是說,房價下跌四成,銀行業不但要承受來自房地產市場的風險,還要承受房地產相關行業的信貸風險。如果房貸壓力測試不考慮相關行業的信貸風險,測試顯然不全面、欠準確。
更重要的是,房價下跌四成或許會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爆發。這是因為,房價一旦大幅度下跌,市場信心很可能崩潰,最終下跌幅度或許不止四成,樓市多年積累的泡沫將會破裂,整個宏觀經濟都會受到巨大沖擊,銀行業自然不能幸免。以日本為例,由于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日本經濟停滯10年之久。
上一篇:馬光遠:房地產企業拿什么與高房價競爭
下一篇:郁亮:限購組合拳仍將有力抨擊萬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