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經濟數據顯示,房市調控又到了關鍵時刻,前期的積極成效可能正化為烏有,搶地、炒房再次成為瘋狂的游戲。

研究表明,房價上漲的原因是住房投機比重過高的情況下貨幣的長期過量供給,流行的觀點如城鎮化加快推動論、剛性需求甚至是“丈母娘”拉動論、土地稀缺論等都不可靠。
正是2011年的貨幣政策調整使房價上漲的環境發生了逆轉性變化,導致堅不可催的房市開始松動。主要體現有二:
一是宏觀層面,金融貨幣由過度寬松轉為穩健適中,使房市上漲的宏觀面發生較大改變,特別是去年四季度后,銀行面臨可貸資金不足,金融體系出現內生的緊縮機制時,房市增長變為無本之木,許多房企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一些企業面臨資金鏈的斷裂。
二是微觀層面,流入房地產的資金流增長出現了明顯放慢態勢。2011年四季度,流入房市的資金出現了少見的零增長,這是個逆轉性的變化,與宏觀金融面的變化相結合,使房市出現了明顯的向下調整“拐點”。
到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房市資金增長仍然低迷,從這一形勢看,房地產5、6月份回曖是缺乏資金面支持的,而主要是因為“賭博效應”、“降價效應”、“忽悠效應”等短期現象,不具有長期性。只要貨幣政策仍然堅持穩健,房市調控政策不動搖,房市調整仍將是大趨勢。
但是,在經濟缺乏內在增長基礎的情況下,當下消費、出口均明顯不足,穩增長政策無論動機如何,一個結果就是保房市、甚至可能支持房地產泡沫。因為過去企業長期高投資形成的產能、產量,沒有最終需求的支撐,最終只能轉為產品閑置、庫存。如果多供給貨幣、多投放信貸,實體經濟難以恢復,而最終需求不可能短期創造,結果只是形成資產泡沫。
最近中央的萬億資金,地方的17萬億投資,看起來都不是有意向房地產開“閘”,但客觀上,只要有過量流動性,房市必然是最大受益者。多放貨幣,房市成為最大的“蓄水池”,這已被反復證明。
上一篇:馬躍成:限購變身后將是樓市根本制度
下一篇:陳光標:兩套別墅請莫言任選讓他有更多精力創作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