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房價高對老百姓而言,意味著什么?他似乎根本不知道,這現在已經不是個學術問題,而是基本經濟常識了。城市化產生的城市與鄉村互動,讓城市成為鄉村的現金來源,大量貧民進入城市之后,他們能夠掌握的、指望的也只有兩項資源,一個是房子,一個是教育,脫貧只能指望這兩個,全世界的城市研究現在愈來愈趨向于認同這一點。但在中國,教育因為教育體制的問題,事實上已經擋死了這條路,你有大學文憑誰也不當回事,過去那種讀大學翻身脫貧的想法,現在看來越來越不切實際了。剩下的就看房子了,房產是個資產,是筆錢,是筆資產。這筆資產怎么用另說,但起碼是筆資產,是住、是賣,有一個選擇問題,但起碼這是老百姓的一個希望,真逼急了,賣了房還可以有個生意資本。現在大家討論要讓小產權房入市,為什么?就是要活化資產,使其成為家庭資本,但活化資產沒有價格支撐是根本做不到的,只能死在那里。所以房價的下跌,等于是掐斷了老百姓的資產之路。歐洲有一些國家的確房價平穩,但也沒有說有人要刻意推動房價下跌!歸根結底,從理性的角度看,窮人最希望房價高,賣了房(自有房、農村房、小產權房和市價房)總還是有一項收入,總有現金流動性,如果這個收入或者說生意資本之源也被掐斷了,那真是把老百姓往絕路上趕了,永無翻身之日了。要知道,開放市場空間,開放投資空間,那也得有錢才行,有資本才行,現在和未來,有那家銀行會對一個農民做生意的主意提供貸款?不可能的!沒錢能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如果大家都被資產價格套牢了,即使開放了市場,開放了投資,那也是沒用的。
有人說,那房價不斷上升,不是更加壓縮了經營空間?這里面的問題也很復雜,最起碼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房價應該“上漲”,但不是說應該“過高”,這是不同的概念,平抑房價與推動房價下跌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些區別有必要搞清楚。二是房價高對經營成本的影響很大,但商品和服務價格也可以跟隨調整,收入也可以調整,事實上也的確在調整,最終這種調整可以適應房價的調整。但如果適應不了房價的上漲呢,那就是經濟秩序的問題,需要宏觀調控來解決,但絕不是讓房價一跌就可解決的問題。客觀的說,對于房子這類資產來說,高收入群體是投資問題,中低收入群體是發展問題,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向兩個群體都提供發展空間和機會才對。
總體來說,茅于軾對政治不滿意,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總是對他自己不懂的經濟問題指手畫腳,造成的問題自己又承擔不了,那就不是負責任的態度了。
政治憤懣不利于社會理性,這是中國社會亟需面對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性,而不是更多的非理性憤懣。
上一篇:陳序:小房型不僅救老百姓還可能救起中國經濟
下一篇:陳志龍:貨幣量不遏制 全國房價高漲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