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場各方猜測明年是否會擴大房產稅的征收范圍之時,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個報告建議,“人均住房超40平方米部分征房產稅”一時間激起了千層浪,引起一片熱議。有專家認為,40平方米的征稅線過低、方案的推廣應循序漸進、應按房產評估價格征稅的方式推廣。

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研究院副院長劉恒明確表示,從當前社會實際來看,這一標準的提出,確實顯得有些免稅面積過小、政策過于苛刻之嫌。
劉桓解釋,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研究房產稅的學者,10年前一批學者曾共同提出建議,即在當時如果推出房產稅,應以“人均40平方米征稅”為宜。這是因為當時他們借鑒了德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當時其房產稅征稅標準,是從人均42平方米起征的。
“但考慮到10年后今天的物價、收入和住房條件等綜合因素,至少應以人均60平方米征房產稅為宜。”劉桓解釋,上海目前試點的房產稅政策,就是對180平方米以上的相關房產征稅。當前,國內家庭普遍以三口之家居多,按此推算,人均60平方米征房產稅應該算是個底限。
劉桓認為,有房人絕不等同于有錢人,無論哪種房產稅方案,都應該確立合理的免稅空間。免稅空間應考慮到一些特殊因素,對于家庭人口標準的認定予以明確。
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提出,當前我國城鎮人均住宅面積33平方米左右,40平方米納稅線偏低,將城鎮三四成家庭都包括進去了。按發達國家舒適住房面積,人均在40-50平方米。他建議,應暫時參照上海做法,人均60平方米以上征稅。“占全國城鎮家庭的15%左右,等于是向富人征稅”。
對于房產稅政策的推進,劉桓認為當以試點城市擴面和試點政策不斷完善的雙向推進為主。當前國內控制房價的“限購政策”,其實就和以前實行的“糧票”政策一樣,只能在一定階段實行,而且必須逐步退出。在他看來,房產稅這個長久之計早推進要比晚推進好。因為房產稅可以解決房產持有階段不征稅這一根本問題,徹底打擊炒房者的投機行為。
劉桓認為,在房產稅進一步推進時,應當確立按房產評估價格征稅的方式,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確定房產的納稅基數。
上一篇:鐘偉:房地產市場未來增速或將低于GDP
下一篇:葉檀:房地產就像臭豆腐 聞著臭吃著卻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