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認為明年土地、開發及投資市場不可能像銷售市場那樣,有明顯轉暖的基本原因。”鐘偉表示,中國的貨幣化、城市化和人口流動決定了,未來5~8年的房地產市場增長的空間仍然有,但增速將大大下降。“未來十年,每年能賣10億~15億平方米的商品房,也就1000萬~1500萬套。”
他進一步解釋稱,未來如果經濟年增長7%,那么到2020年GDP將翻番。如果房地產市場增長要跟得上經濟增長的速度,到2020年房地產的年銷售要達到23億平方米的水平,但這明顯不現實,因為城鎮化的進程、人口流動進程,決定了未來房地產的需求主體。
鐘偉稱,未來樓市的主力軍將是改善性需求而不是首次置業,這一塊對住宅需求大概是一年600萬套。其次,每年還有500萬~600萬的大學生留在城市,他們是第二大需求的主力,我們把他們稱作為首次置業者,剩下的則是中低端商品房需求和保障房的需求。
“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認為,房地產利潤回報的主要來源,不是城鎮化指向的三四線城市,而是房價本來就比較高的,但市政服務水平也同樣高、城市管理能力比較強的一線城市的核心區域。”鐘偉坦言,如果要買房,首選北上廣城市核心區的品質樓盤。
快速開發將成為主導模式
在鐘偉看來,未來樓市的增長空間及利潤空間都已有限,那么,房企該如何設定自己的企業戰略來實現永續經營呢?
鐘偉認為,快速開發將成為主導模式。“造城時代已經過去了,圈一塊地幾千畝做個5年、10年,從而覆蓋行業周期波動,這樣的模式有可能個別企業能做到,但大多數企業無能為力了。同時,對品質、銷售的追求超過了去拿地、新開工的欲望。”
“整體上看,中期供過于求,短期住宅好于非住宅,銷售好于開發投資,一二線城市好于三四線。房地產市場黃金十年以2010年為標記已經結束。未來更長時間內,我們不會再看到房地產的黃金十年,不過我們還是能夠期待,在局部城市、局部區域,樓市有明顯的上揚。”鐘偉如是認為。
上一篇:楊紅旭:中國人未來住120平米的房子不算啥
下一篇:周俊生:樓市“溫和復蘇” 體現硬幣的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