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完了購房合同,您可不能認為這就成功購房了。對于房屋的分攤面積,裝修標準,貸款等事項我們都應該有個全面的了解以及書面的承諾。這就是所謂的補充協議。那么,簽訂補充協議要注意些什么呢?
1、關于分攤建筑面積
作為房屋總建筑面積的一部分,分攤面積的多少,直接影響購房者實際獲得的使用面積。對此盡管《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建筑面積分攤暫行規定》等法規作了明確規定,實際操作中個別發展商仍然將經營性用房、人防工程或其他與房屋無關的面積調整實測面積和暫測面積的誤差。
購房者可以參照上述有關規定,認真審核發展商在補充協議中列明的分攤范圍,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部分堅決要求予以刪除。或者在補充協議中明確所購房屋的實際使用率,即實際使用面積與房屋總建筑面積的比率,當發展商交付的房屋達不到約定的標準時,購房者即可以選擇退房并要求發展商承擔違約責任。
2、關于裝修標準
對于欲售商品房,特別是約定了精裝修的欲售商品房,購房者一定要明確該等商品房的裝修標準,防止被發展商以進口、高級、先進等不明確的表述誤導。建議在補充協議中詳細約定與房屋有關的所有內外裝修、設施設備的種類型號品牌、顏色位置方向、可以參照的市場價格、達不到上述標準的違約責任等,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3、房屋所有權證辦理的時間
盡管從表面上看,房屋所有權是由房地產管理部門頒發的,與發展商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不應構成其義務。但在實踐中,房屋所有權權證頒發的延遲往往是由于發展商手續不完整、未能履行交納土地出讓金、測繪費等義務。
因此需要讓發展商作出相應的承諾,保證在規定期限內履行各項義務以確保購房者順利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否則應承擔一定數額的罰金,超過約定期限的,購房者還可以退房并要求開發商承擔由此給購房者造成的經濟損失。
4、貸款辦不來怎么辦
由于在商品房購房購銷過程中,普遍采用按揭貸款或公積金貸款方式分期支付購房款項。而上述貸款是否會得到批準主要依賴發展商提供的擔保情況、購房者本人的資信狀況等因素。如果購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并支付了首期購房款后貸款得不到批準,就會面臨無法自行支付全部剩余款項。
因此應該在補充協議中分清責任,如果由于開發商原因導致貸款得不到批準,則購房者可以選擇退房并要求發展商承擔違約責任;如果由于自身原因,則屆時可以選擇變更付款方式或要求退房。
5、關于保修責任
有關房屋質量的保修責任,國家及北京市已經作了明確規定,在此不再贅述。值得購房者注意的是,在北京市新增樓盤中,部分采用了通過燃氣系統獨立供暖的方式,而不再通過市政熱力管線集中供暖。
由于提供該種燃氣系統的大多為德國、意大利等國外廠商,地域分散、國內售后服務網點較少,更增加了購房者在使用上述供暖系統中保修和維修的困難。因此,最好在補充協議中將開發商的責任和廠商的保修、維修、更換的責任連帶起來并負擔一定的維修費用。
上一篇:十大“黃金法則”將助您購房一臂之力
下一篇:現在買房還是租房細算三筆教你如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