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2020年重慶市老年人口將達到675萬,將超過重慶市總人口的19%。重慶市成功辦理以房養老業務的只有30多位重慶市一家網絡媒體對“以房養老”進行調查統計,約90%的受調查對象選擇了“NO”
今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將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消息甫一公開,立即引發社會各界大討論。在我市,甚至有九成網友明確予以反對“以房養老”,目前試水的金融機構也只有唯一的一家,且成功辦理以房養老業務的,僅僅30多位。
作為在西方國家已經比較成熟的一種養老模式,這一“新鮮事物”緣何在國內不受待見——
名詞解釋:“以房養老”
今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將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所謂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就是老年人將房屋產權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每月或每年從金融機構領取養老金,同時繼續獲得房屋的居住權并負責維護,直到去世。在國外也叫“倒按揭”。
據了解,中信銀行重慶分行是目前重慶唯一一家開展“倒按揭”業務的銀行。
“國外‘以房養老’模式是,借款人去世后,金融機構獲得房屋產權,進行銷售、出租或者拍賣。”中信銀行重慶分行相關人士說,中信銀行重慶分行的操作模式是,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也可用現金贖回房產,如果喪失還款能力,銀行才將房產拍賣變現。
九成網民反對“以房養老”
雖然中信銀行在“以房養老”業務上第一個“吃螃蟹”,但并沒有嘗到甜頭。
“30多位客戶與全市龐大的老年人口相比,簡直是滄海一粟。”中信銀行重慶分行相關人士坦言,這門生意并不好做,銀行對此也很納悶。
據市民政局統計,截至2010年末,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538.9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6.44%。另據《重慶市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638萬。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到675萬,占比將超過19%。不難看出,社會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大家似乎又不太認可這種養老方式。
9月23日,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公布了“本市城鄉居民養老意向”調查,結果顯示,有26.9%表示“不贊同”。原因是:“以房養老易激發家庭矛盾”、“家庭和睦、子女孝順,不需要以房養老”。“養兒防老”依然是最為認同的養老模式。
一家網絡媒體對“以房養老”進行調查統計,其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約90%的受調查對象選擇了“NO”。
事實上,“以房養老”在我國并非新鮮話題,自2005年起,多個城市推出了相關試點。南京市率先提出的“給我房子,替你養老”,探索路徑為“以租換養”模式,其實質是個人房產抵押貸款。然而由于限制條件過于苛刻,推行遇冷,按照試點規定,必須是“無兒無女無親戚的孤寡老人”。上海市試點的“住房自助養老”模式于2007年由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出,規定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將產權房與市公積金管理中心進行房屋買賣交易,老人一次性收取房款,同時公積金管理中心再將房屋返租給老人,雙方約定租期,租金與市場價等同。2007年,北京推出“養老房屋銀行”,60歲以上老人可以向養老機構申請,將原住房出租,老人入住養老服務中心,所有租金用于抵扣老人在養老中心產生的相關費用,而房屋產權不變更。“這些模式最后都無疾而終。”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黃飛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房養老”在我國一直步履蹣跚。
觀念和制度成最大阻力
“從我們接觸重慶本地的案例來看,觀念是最大的阻力。”中信銀行重慶分行相關人士說,很多子女不愿意放棄父母的房產,希望父母過世后能自然繼承。
同時,中國大多數老年人自身也有強烈的饋贈動機,希望給子女盡可能多的支持,同時大多數認為應該靠子女來養老。“這些因素導致對反向按揭的需求幾乎沒有。”
“‘以房養老’推行難主要來源于老人和金融機構的風險共擔、國內房地產價格走勢、中國傳統養老理念、人均預期壽命等因素。”黃飛勇說,在相關配套政策還未出臺前,不僅老人心里沒底兒,金融機構也猶豫。
從供給角度看,房價風險、利率風險、老年人房屋產權難以確權及70年產權規定等制度性因素,都抑制了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反向按揭產品的積極性。“目前少有銀行做此業務,表明銀行傳統業務利潤豐厚,在“以房養老”相關配套措施還不完善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太多動力去創新。”
那么,在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既然提出的是將“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那么,保險公司對此又有何作為?
據了解,幸福人壽最早在國內提出了“以房養老”的概念,但是時至今日,該業務仍未付諸實踐。
“公司只推出了商業養老保險,年輕時買商業保險,等老了拿養老金。”新華人壽保險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以房養老”面臨的困難比較多,例如房屋產權、房屋估值等,此外還有遺產糾紛等問題。具體操作起來的話,都有很大的難度。這位負責人坦言,保險公司開展“以房養老”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時處置房產。金融機構都希望將房產變成金融資產,這就需要配套的金融工具,需要資產證券化。“保險公司收了房產能干嘛?還是要走拍賣程序,最終才能拿到現金流,過程就復雜了,且市場風險很大。”而對以后是否會試水“以房養老”,多家保險公司表示“暫時沒有打算” 。最為重要的是,對于農村地區老年人來說,“農村宅基地不允許買賣”,這個試點對他們來說,沒有實際意義。
試點不會太順利?
上一篇:十部委將建地產開發業違規“黑名單”共享系統
下一篇:寧付違約金也要趕走懷孕租客 房東迷信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