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鎮化將帶動中國投資的大幅度增長,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菏澤城鎮化將怎么實現?

牡丹區胡集鎮是其中之一。在9日人大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市長孫愛軍專門聽取了市人大代表、胡集鎮黨委書記陳新建的發言介紹。胡集鎮的建設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將是什么模樣?兩會期間,記者對陳新建進行了專訪,借以探訪菏澤重點鎮發展的路徑選擇。
2016年,胡集財政收入達2.5億元
記者:未來胡集鎮將是什么模樣?
陳新建:我們的目標是,到2016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5億元以上;鎮工業園區建成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35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鎮建成面積達到6平方公里以上,鎮區人口達到5萬人以上。
重點鎮建設是全鎮“一號工程”
記者:胡集鎮成為市政府確定的30個市級重點鎮之一,這次市兩會期間,孫市長專門聽了你的發言,相信自此,胡集鎮的發展也將為全市人民關注,對此,你有何感想?
陳新建:坦誠地講,既有壓力,也有動力,更多的是責任感。擔子交到了我們胡集鎮黨委政府一班人身上,發展的好與不好,首先面對如何跟當地的干部群眾交代,另一方面是上級黨委政府的期盼,我們感覺責任重大,同時也感到壓力倍增。這是我們的真實感受,因為胡集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曾比較薄弱,三年前還是全市的落后鄉鎮,城市建設社、工業化、農業產業化都落后,政府駐地沒有開發建設,在這種背景中,壓力比較大,但是通過三年來全鎮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們有信心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給的任務。
記者:信心來自哪里?
陳新建:確立為重點鎮時,胡集鎮的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以及文化旅游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三年來已進入膨脹期,首先反映在財政收入,三年來實現了連年翻番,原來不到200萬,到今年2500萬,從企業角度來說,規模化企業從無到今天的12家,牡丹區納稅前60名企業,胡集鎮有6個,占十分之一,過億元企業7家,也有了過十億元企業,私營企業超過80家,個體加工戶超過1500家,從事二三產業人員超過15000余人,這兩年來,城鎮化建設增加30萬平米,在城市化發展環境上,從軟件到硬件都完善了。現在,重點鎮建設工作已列為全鎮發展的“一號工程”,牡丹區委區政府切實加強了對我鎮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我鎮也健全了工作機構。
胡集城鎮化發展沒有“瘸腿”
記者: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胡集鎮發展已經扎好了骨架?
陳新建:胡集鎮城鎮化發展,沒有“瘸腿”,做到了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以及文化旅游產業四個方面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舉個例子,胡集鎮是中華祖源,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我們順勢把祖源文化與生態旅游結合在了一起,這些年通過深入挖掘,將這里的龍山文化遺址、春秋戰國成陽故城遺址、漢代堯陵遺址、隋唐時期官寺雷澤寺遺址、元代關帝廟遺址等資源整合起來,打造文化旅游勝地,建設中華祖源風景旅游區,把胡集鎮建成名副其實的山東省特色旅游小鎮,是我們的目標。
依托文化資源,我們也開始著力打造與文化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我們認為,將文化和生態結合在一起才有生命力,現已開始打造2000畝產業園,按照鎮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群眾受益這樣一個模式實施,聯手三信實業集團、壽光蔬菜集團和山東中富農業產業開發公司聯合打造萬畝高效農業基地,建設楊湖酒業尹集生態園、重慶銀泰集團溫泉旅游生態度假村,打造高效農業和生態旅游項目。
這樣通過土地流轉,一方面農民實現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另一方面讓一部分村民居住到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現在胡集鎮土地流轉已超過一萬畝,10個行政村,村村有產業,村村有富民工程,多個村莊村民人均年收入過萬元。
城鎮化不是簡單地讓百姓住進樓房
記者:對胡集的城鎮化,是如何定位的?
陳新建:城鎮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載體,不是讓百姓居住到城鎮這么簡單,還要讓百姓享受和城里人一樣的待遇、享受公共資源配套的權利,過上城市人的生活。吃住都不方便,沒有服務業,這些脫離了土地的工人如何安心就業?有就業、有工作保障,腰包鼓起來,這樣居民才能有到城市居住的安全感,才能有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記者:將怎樣實現?
陳新建:首先是科學規劃,以規劃引領建設。鎮里聘請專家對小城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鎮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保生態規劃等進行科學詳細規劃。同時,啟動了小城鎮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結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科學定位小城鎮在城鎮體系中的相應職能。
我們將一方面加大城鎮化建設力度,利用五年時間完成全鎮新型社區建設工作,政府駐地人口達到5萬人以上,建成區超過6平方公里。另一方面,繼續發展壯大木材加工、皮毛加工兩個支柱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三年內引進投資過億元以上企業10家,過10億元以上企業2家,工業園區建成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工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超過35億元。吸引外來勞動力超過2萬人。
上一篇:謝國忠:房市依然嚴重過剩家里有空房趕緊賣
下一篇:國土部副部長:城鎮化建設帶有強烈功利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