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權房屢禁不止,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關注對象。在全國下達下產權房不受保護的同時,也給購房者一個很大的警醒。雖小產權被困,可仍有很多人奔著其優惠的價格而去,最終導致人才兩空,尤其是農民工,更是血本無歸。
2011年年初,近40名從河源、龍川等地來惠州打工者獲得信息,龍川籍老板駱志剛準備在惠州城郊結合部建設2棟13層的“小產權”房出售。房子價格實惠,僅1800元/平方米,比附近的小區房每平方米少四千多元。近40名外來務工人員紛紛傾注多年積蓄,交付6萬元至11.2萬元不等的定金,等待搬進新居,但數月后,他們等來卻是新房被拆掉的不幸消息。
“小產權房”建成后不幸被拆
購房者中大多是來惠州打工的農民工,67歲的河源老人鄔會中年紀最大。1994年,鄔會中的兒子突然失蹤,鄔會中和老伴帶著剛滿一歲的孫子從河源來到惠州,平日靠賣菜為生。聽說“小產權”房銷售的信息后,鄔會中和老伴決定把多年積蓄拿出來買上一套。一為告別租房,二為將來孫子結婚使用。
鄔會中為了安全起見,特意到冰塘村進行實地考察,他發現,村子里有遍地的“小產權”房,已經有很多人住了進去。在確定建房的老板駱志剛有經濟實力將房子建起后,老人去銀行取出6萬元錢于2011年2月份向駱志剛交了定金。
2011年10月12日,已開始著手搬入新房的鄔會中得知消息,數百名執法人員正在對“自己的房子”實施拆除。鄔會中立即跑到冰塘村,眼看著拆樓機器一點點地將新樓拆掉。他說:“我簡直傷心死了,如同割我的心,割我的肉啊。”
眾農民工購房者損失數萬定金
從房子被拆開始,近40戶購房者就紛紛去找建房老板駱志剛,但他們得知駱志剛因妨礙公務已被公安機關控制起來,而從駱志剛家屬方面得來的消息則是“駱志剛為建造這兩棟房子,已經傾其所有,不僅抵押了全部財產,還負債累累。”
48歲的龍川人黃輝南來惠州做白灰工11年,平日和妻兒在城中村每月花450元租房居住。2011年他交付6萬元認購了房子,原本打算給談了女朋友的兒子作婚房,不料血本無歸。“房子沒了,兒子的女朋友也和他分手了。”
記者從認購“小產權”房者提供的合同書與收據初步了解到,共有近40名購房者向老板駱志剛購置了“小產權”房。他們當中很多人收入微薄,交的定金都是多年積蓄,錢要不回如同破產。
地方建議去找老板賠償損失
就強拆冰塘村“小產權”房一事,惠州市惠城區冰糖村街道辦的鐘陽光書記說,該宗違法建筑是冰塘村建設規模較大的,街道辦城管執法隊曾多次責令違建主停止違法建設,在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政府部門對此予以強拆。
鐘陽光還說,因為強拆,可能有很多購置“小產權”房的購房者經濟上受到了損失。但這些購房者是與建房老板簽訂了合同,因此建議購房者去找建房老板協商賠償問題。對于建房老板已被公安機關控制并且可能破產一事,鐘陽光表示,如果找不到老板,購房者可以到先到街道辦對損失進行登記。
對于購房者反映,在冰塘村中建“小產權”房出售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鐘陽光表示,他知道冰塘村中有其他違章建筑,但絕不是“僅拆這一棟”,執法人員將繼續有效打擊違法建設行為。
上一篇:密山房屋未達協議屢遭強拆入維權困境
下一篇:河北承德公安干警團購買房遇“樓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