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國土空間開發規劃將差別化推進,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第一個國土空間開發規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下稱“《規劃》”)召開新聞發布會。《規劃》以“差別化”途徑推進、“限制”但不禁止的方式適度合理、可持續地進行區域開發。
“差別化”手段是實施的有效途徑
在本次記者會上,大家關心本次規劃的實施會不會有難度?因為據悉目前我國有22%的自然保護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也在為一些建設項目不得不作出讓路。
針對這一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楊偉民表示,在《規劃》當中確定了“9+1”的政策體系。“9”是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農業政策、人口政策、民族政策、環境政策、應對氣候變化政策;“1”是績效評價考核。由于此次規劃政策體系龐大,縮小政策單元,實施差異化的政策管理,將是有效地規劃實施途徑。
他還講到,目前,我國的產業政策是按照“鼓勵”、“允許”、“限制”、“禁止”的目錄執行,未來將按照主體功能區來實行。在限制開發區域的項目中不一定是“鼓勵”的,也可能變成“允許”或“限制”。通過“差別化”的管理,每一個主體功能區都會有相應不同的產業政策作指導。
兩種戰略的結合,共同構成了我國國土空間開發完整的戰略格局。 看一下這兩種戰略是怎么配合的天衣無縫的:
我國早在“十一五”期間就提出了我國區域發展總體的戰略規劃。到了“十二五”,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孕育而生。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介紹,《規劃》以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為主線,共分為六篇十三章,還附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兩個名錄以及20幅分析評價圖和規劃圖。
主體功能區戰略提出構建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和生態地區“三大格局”及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四類開發模式”。本次規劃強調,不同地區要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來確定功能定位和開發模式,據此來控制開發的強度、完善開發政策、規范開發次序。
據介紹,在我國的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中,都有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生態地區,也有優化開發的區域、重點開發的區域、限制開發的區域和禁止開發的區域。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兩大戰略”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我國國土空間開發完整的戰略格局
限制但不禁止 適度開發能源礦產
他還舉例,“限制開發區域”明確的一類是重點生態功能區,這一類區域是全國生態系統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在為全國提供生態安全的保障。這些區域一般來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或者是生態功能非常重要,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較低,不具備也不適宜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開發。
出臺這一規劃,各縣市區對自己將有一個更加清晰的定位。老百姓可以更科學地選擇自己的“歸宿”。通過相應規劃的指導,人們將更加合理的向經濟條件好、資源承載力強的區域轉移,從限制、禁止開發區域向優化、重點開發區域轉移。,企業的投資將更有針對性。地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投資,工業品的投資需要方便的交通、充足的人力。
上一篇:國土部急令嚴查強拆 防止粗暴壓制群眾
下一篇:住建部通知:“劣質”負責人將推出保障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