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目前部分城市庫存量較大,甚至處于絕對過剩階段,房價尚未真正觸及底部。鑒于房地產投資下滑對經濟增長的負效應,一些地方可能出臺救市政策。如果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四季度房地產市場有望走穩。總體而言,全年房地產投資或保持10%左右的增速。
庫存高企 部分城市去化艱難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7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北上廣深新建商品住宅指數首次全線下調。7月,我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和二手住宅環比下降的城市數量達到64個和65個,分別比6月份增加了9個和13個。
張大偉認為,2014年樓市變化的速度遠遠超出市場預期。一線城市第一次出現住宅指數全面下調,樓市降溫已經從點覆蓋到面。
專家表示,前期庫存較大、房價上漲過快等市場本身風險積累是造成房價回落的主要原因。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5230萬平方米,比6月末增加802萬平方米。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指出,目前部分城市庫存量較大,消化或需幾年,有的甚至需要八至十年時間。庫存情況嚴重與否不應以幾線城市區分,而應以土地出讓規模為衡量依據。張大偉也認為,市場已告別絕對短缺,部分城市已經絕對過剩。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統計,一線城市庫存壓力較大。7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為3402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4%,同比增長27.5%,繼6月份庫存量創新高后,7月庫存繼續攀升。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報告還顯示,7月北上廣深4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分別為18.9、17.2、14.1和14.7個月。4個一線城市的存銷比走勢趨同,相比6月份均出現上漲。在2013年年末,4個城市的存銷比分別為7.6、8.7、9.0和11.9個月。而2014年行情疲軟,致使4個城市的存銷比數據明顯增大,說明庫存去化變得艱難。相較而言,北京存銷比提升的力度最大。去年北京的庫存壓力最小,但今年逆轉成為壓力最大的城市,說明北京市場的降溫力度較大。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直言,由于本輪樓市調整周期的住宅庫存量遠超過2008年和2011年,且中央層面不會強力救市,所以市場調整的時長將超過前兩輪樓市調整期。
而各地出臺的放松限購等政策尚未起到刺激銷售的功效。根據統計局數據,1-7月商品房銷售面積5648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6%,降幅比1-6月份擴大1.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9.4%。商品房銷售額36315億元,下降8.2%,降幅比1-6月份擴大1.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10.5%。
成交疲弱 房價底部尚未出現
在張大偉看來,未來降價的樓盤會明顯增加,三季度樓市主題仍是以價換量。目前一線城市的降價樓盤開始增多,并從以往的暗降轉為明降。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多數城市的房地產庫存水平仍在提升,預計價格下滑趨勢短期內難以扭轉。陳國強認為,房價由漲轉跌的拐點已經形成,但并不意味著房價已經見底。“房價是否見底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是成交量。成交量恢復到比較穩定的狀態,受此支撐,就可以基本判斷房價將筑底,但目前成交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