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1】市場波動規律:小波動是常態,大波動是危機
與其他市場一樣,房地產市場也必有其景氣循環規律。事實上,對具有鮮明資本市場特性的房地產市場而言,小波動是常態——就像人每天的體溫一樣,而大波動是危機——就像人發燒一樣。面對新一輪的市場調控,近期很多人斷言房地產又將經歷一場較大的波動,甚至預言泡沫將會泡沫。但筆者對近期政策的解讀是:沒有新意,但市場會出現調整;有調整,但在供需關系沒有根本變化的情況下,房價上漲的大趨勢不變。
或許,如果明后年再回望2009年末到2010年初的市場的話,結論是:小波動而已。
【規律2】市場調控規律:“兩會”前出臺政策,年中后市場反彈
諳熟房地產市場規律的人想必知道,其實新一輪的市場調控并不出預料:幾乎每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次年“兩會”期間,都是調控政策頻出的高峰期(有“安撫”無房族和對“兩會”有所交代的意味)。其后,部分地方政府會識時務地出臺一些配合措施;之后進入政策效果觀察期,然后是市場重新活躍,再重新調控。除了2008年因為處于金融危機爆發不久的特殊時期外,這幾乎成了房地產市場的“黃宗羲定律”。
【規律3】“唱衰派”PK“唱興派”規律:勝少負多
同樣不出所料的是,每一個政策出臺之后,都是兩派觀點一如既往地針鋒相對之時:以CCTV2、社科院和業外社會學者為代表的“唱衰派”,依然會斷言市場將呈現“拐點”,泡沫將要破滅,并會羅列出能夠佐證其觀點的一堆數據;以任志強等諸多業內企業家、專家等為代表的“唱興派”,更是早已儲備好了足夠多的反駁證據,并預言房價還會繼續上漲。此時,各種媒體早已為兩派搭建好“擂臺”。在“咚咚咚…”的密集鼓點聲中,唯有住建部、國土資源部等相關部委的官員們,因為擔心說錯話而集體失語,原本的主角只能呆在辦公室里把自己當作了旁觀者。
【規律4】政策影響規律:一線城市吃肉,二線城市喝湯,三、四線城市受傷
從調控緣起和影響來看,歷年來,幾乎都是在一線城市房價飛漲、“地王”頻現后,政府開始出臺調控政策。此時,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企業早已賺得盆滿缽滿,而三、四線城市開發商的利潤還是200-500元/平方米。調控政策出臺后,振動波會幾乎同步傳播到各級城市。但市場經歷較大波動后,因為一線城市有強調的市場需求,市場會率先反彈;而三、四線城市通常要延續半年多后才開始復蘇。
【規律5】利潤高低規律:價格越高越好賣
某影片中有一句關于房地產的經典臺詞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多少年過去了,市場還依然反復驗證這這一“悖論”——檔次越高利潤越高,房價越高越好賣。反之,中低端樓盤因為開發及銷售周期長,期間費用高,利潤率卻不高。至少,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這一規律,所以在制訂產品戰略時,大都會定位于“以高端項目開發為主”。如果這種趨勢下去,再加上政府也熱衷于出讓商品房用地,而對出讓保障房建設用地積極性不高,市場供需結構必將進一步扭曲。但令人欣喜的是,已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看到了保障房市場的巨大商機,及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高檔房賺品牌、賺利潤,保障房賺現金流、賺資源),于是對產品戰略進行了重新定位:堅持中高端商品房和保障房建設開發“兩條腿”走路,實現良性互動。
上面五條規律是關于市場的。下面五條規律是關于企業的。
上一篇:樓市調整房價下跌的6大征兆
下一篇:發展房地產金融重在落實差別化房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