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對保障房寄予重望之時,有關保障房的丑聞卻甚囂塵上,不絕于耳。福建龍巖公務員“團購”保障房事件,深圳市近300人涉嫌隱瞞資產騙取保障房事件,山西忻州限價房成公務員小區,干部倒賣賺5千萬……近日,更有蒼南縣“850套保障房房源近9成分給公職人員”的事件震驚四野,而有關部門解釋說,分配給公職人員屬于風險可控范圍,分配給老百姓,這個群體太大了,比較難控制。此言一出,不禁夢醒,原來在某些部門眼中保障房壓根就不是為急需安居的百姓而建,保障房建設初衷慘遭顛覆。
以往的樓市宏觀調控政策主要圍繞著對商品房市場進行簡單的“修復”,而這一次的調控祭出了“保障房”這一殺手锏,旨在通過形成商品房和保障房雙軌制,實現“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從而拉開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這一舉措被視為拯救樓市并徹底解決住房難題最根本的途徑,因此被各方寄予厚望。然而,保障房頻頻曝光的丑聞卻令我們意識到也許一切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規模空前、耗資以萬億籌建的保障房如果最終沒有流向該被保障的群體時,費盡心力所做的一切又有何用?甚至,假若保障房反而成為房價攀高的理由,希圖借保障房拯救的樓市又將情何以堪?
當地官員辯稱,因為房源比較少,自己就定了優先安排公職人員的原則,蒼南縣保障房此次不公平分配不再是個別領導私下“偷吞”,而是明目張膽的上升到制度層面“瓜分”,更加暴露出保障房分配背后深深地隱憂。此外,有關部門只是“責令整改”的處罰結果也難以服眾,在香港如果發現有公共住房申請造假行為,申請者不僅會被取消資格,還會視情節輕重予以罰款,甚至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孔子有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保障房如果不能公平分配,民心工程很可能變成民怨工程。
除了社會情緒外,保障房的不公平分配還很有可能反過來刺激房價上揚。仍以蒼南為例,蒼南縣保障房不僅九成流向了公務人員,更是以驚人的超低價格出售。蒼南縣第三期經濟適用房以每平米2700元定向銷售給機關干部時周邊房價已超8000,以每平米3900元銷售龍港限價房時,周邊房價已經高達17000元/平方米。而出售給的這些機關干部大多數不僅原本有房,而且不在本地住。知情者爆,蒼南縣官員已成為炒房團的“中堅力量”,拜其所賜小小蒼南縣城房價每平已超2萬。
本意為保障“貧者有其屋”的保障房,不僅令貧者失去保障房的庇護,還將令其購買商品房的夢想同時破碎。保障房分配不公現象不禁,炒房現象難止,不公平分配現象一旦蔓延,則無異于樓市調控的一劑攻心毒藥。
綜上,保障房分配不公,不僅會嚴重損害公平正義,而且會使樓市調控走向迷途。在保障房如火如荼建設之際,無意質疑保障房的重要作用,只是擔憂保障房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下,樓市調控的目標會否因此南轅北轍?真誠希望,國家加快保障房立法,明確保障對象,保證審核程序透明,加大對造假者懲罰力度,為保障房刮骨療毒,為樓市調控保駕護航。
上一篇:陳真誠:迪士尼主題概念的地產如迷如霧
下一篇:于世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形態比較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