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無絕期”,市場狀況真的很糟糕么?不過,有爭議的是政策,沒爭議的是轉型。
不斷升級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讓房企間逐漸達成了一個共識,即房地產市場調控已經進入短期行政干預與中長期經濟政策儲備調控的階段。輿論普遍認為,面對銷售與資金的雙重壓力,市場和企業正醞釀著新的變數。
但也許是因為船大不怕浪高,會上嘉賓的論述似乎并不支持這樣的觀點。
“很多人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嚴厲的限購措施,但為什么投資規模和銷售業績還是增長?都說日子已經非常難過了,但是為什么所有已經發布半年報的上市公司實現了平均30%增長?”一向犀利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對當前的形勢并不感到悲觀,他認為,整體而言,中國房地產市場并沒有因為嚴格的限購措施而大幅度下滑,更沒有出現類似于2008年和2009年年初那樣惡劣的情況。
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呂勁也表示,雖然當前土地政策、房產政策不斷變,行業不斷面臨壓力,但是整體經商環境還是非常好。
宏觀調控歷來是短期的反周期政策———這似乎已經成為眾開發商之間的一種共識。當調控成為一種習慣,找到了調控的節奏,一些房企考慮得更遠。
陽光100集團董事長易小迪認為,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講,基本大環境并沒有發生改變,中國的城鎮化依然還在繼續進行,廣闊市場依然存在。但易小迪同時認為,房價繼續瘋漲的態勢即將作古,粗放式的經營將不再適用。“新的政策里有很多注入‘限購’、‘限價’的行政手段,但都是短期行為。相反,保障房建設、房產稅等一些長期調控手段才是影響下一個十年的政策因素,我們往往忽視了這種長期因素。”
也有部分開發商認為,國家持續收緊銀根和不斷深化推行限購等調控措施對房地產行業影響雖然很大,但政策調整將有利于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這種觀點得到金地集團總裁黃俊燦的呼應,他認為,隨著市場將逐步回歸理性,房企必將經歷從“增長型”到“價值型、復合型”的重大轉變。
對大多數開發商來說,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不過,是加速出倉,還是挺過寒冬?是堅守住宅,還是進軍商業?是發展旅游地產,還是研究養老地產?是借力民間資本,還是寄望信貸的放松?一時間,太多的選擇擺在面前,有點為難。
上一篇:鄧浩志:商業地產概念的保鮮期有多長?
下一篇:朱大鳴:限購令合力沖擊樓市促房價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