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之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大約兩三年就經歷一輪調控,但從來沒有調控到底的先例。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房地產調控短期化,市場預期混亂,中國宏觀經濟周期隨之變化,市場投機心態(tài)越來越重。房地產調控想要一以貫之,堅持到底,必須穩(wěn)妥、到位。
任何一個人都清楚,中國的房地產泡沫需要抑制。從房價收入比、租售比以及房地產總市值占GDP的比例來看,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不可持續(xù),如果不主動調控,必然成為引爆未來中國實體經濟與金融的炸彈。這一點無須多論,無須卷袖攘臂、大呼口號,只要頭腦還保持最后一絲清醒,對房地產調控就不會存有太大異議。
從2003年房地產市場化開始,我國進入每年一調的房地產調控周期。2004年初,采取“管嚴土地、看緊信貸”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方面逐步推行經營性用地的“招、拍、掛”,從源頭控制了土地供給;另一方面,央行兩次提高存準率,將房地產開發(fā)項目(不含經適房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到35%及以上,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嚴禁房地產流動資金貸款等收緊銀根。
2006年要求地方政府利用廉租住房和經適房真正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當年6月1日推出著名的90、70政策,即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的供地面積和開發(fā)面積不得低于當年計劃面積的70%,通過限套型、限房價,競地價、競房價的辦法,保證中低價位、普通住房供給。2008年8月之前,從地根、銀根、稅收三方面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嚴厲調控。
毫無疑問,上述調控沒有讓房地產進入平穩(wěn)發(fā)展軌道,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總結經驗是調控成功的前提,避免重蹈以往的短期調控覆轍,關鍵是對房地產市場規(guī)律理解透徹。目前的這一輪調控關系到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大局,關系到地方財政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因此,保持理性的頭腦、給予足夠的調控空間尤為關鍵。
上一篇:金碚: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將更加健康透明
下一篇:許小年:政府最終決定調控政策持續(xù)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