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綠城遭遇“破產”謠言,宋董連夜寫出“千字文”來辟謠。“走正道,盡人力,聽天命。綠城離破產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按照其規劃,綠城會分三個階段走,“首先就是努力做銷售,把房子賣出去;如果這個不夠有效,第二就是看看能不能騰挪掉幾個項目;最后一個階段,如果前面的手段都不奏效,就直接把價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都賣完,以后就不再做房地產了”。
2012年剛過,綠城就急切地走第二步了。1月5日,綠城一口氣出讓了四個項目的股權。算上年末出讓的上海外灘項目股權,綠城是“一周賣五子”,為求生存,壯士斷臂也在所不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接手綠城項目的買家就有融創中國,其董事長孫宏斌就是當年因擴張太快而破產的天津順弛的創始人。
綠城要破產?業內人士都不會相信。綠城的產品有口皆碑,是中國內地第一線品牌的“品質地產”的代表。綠城的規模夠大,2011年計劃銷售業績是540億。公司運營規模在上市場房企中排得上前五名。這是中國房地產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
2012年綠城確實陷入困境。高負債率是其致命傷。根據綠城2010年年報,凈資產負債率為132%。而到了2011年中報,這一數字上升到163.2%?偨栀J350億元,僅在去年上半年,綠城總利息開支為15.52億元。盲目擴張、高成本擴大生產規模,是造成綠城今天困局的主要原因。
綠城迷戀于拿地王,在錯誤的時機以高昂的價格購買了大量土地。2009年7月至10月,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綠城就通過公開招拍掛和合作拿地的方式,投入達210.4億元。樓面地價都以萬為單位。綠城被稱為2009年全中國拿地最多的開發企業。
綠城為融資也是不惜成本。綠城的信托成本在14%左右,占到所有資金來源的約20%。根據綠城中報及信托機構相關統計,綠城在2010年歷經6次信托融資,共籌資31.5億元。2011年1-8月,又募集了25.57億元,F在的綠城,已經變成“三個打工”的代表:給政府打工(買地最多最貴)、給銀行打工(支付高額利息)、給客戶打工(項目基本以貼近成本價在賣)。
2012年的市場態勢已經很明朗,那就是調控政策不放松、銀根依然收緊,房地產的冬季已經開始。
2012年市場會有三個顯著特征:1、土地價格回調,多年來強勁上升的勢頭將逆轉。手中握有“地王”的開發商將一天一天感受資產縮水。2、市場維持高利率。長期依賴高負債來實現高增長的房企將十分困難。3、實行“限購”、“限貸”的城市銷售量短期難以回升。
北大方正創始人王選有句名言:對個人來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對企業來說,成功乃失敗之母。在房地產行業大牛市的過去10年,開發企業已經習慣于地價、樓價年年上升,敢于負債經營的企業發展更快。“有量就能賺錢”,或者“好房子始終有人要”。
習慣了用過去成功經驗指導未來的開發商們,從綠城案例里,可以重新感受到房地產開發“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這絕非危言聳聽。企業與人一樣,其實,生和死的距離并不遙遠。
2012年綠城不是特例,綠城只是當前中國開發商的一個縮影。根據Wind資訊統計,房地產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71.28%。其中,總負債超1.24萬億元,。截至2011年9月30日,有8家A股上市房企資產負債率超過85%,16家上市房企資產負債率超過80%。如果單從資產負債率來看,A股至少有7家房企比綠城中國的資金鏈更為緊張。
廣東方言有一句:“走的快,好世界”。直接指明了開發商當前“破局”的方法。綠城已經在往日成功的美夢和追求第一的自我陶醉中醒來。“自救行動”可以說是迅速又果斷。用宋衛平先生的話說,就是,“對于企業來說,命運只有兩個字,生、死,無他。我們所能探討的,是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如何找出一條活路,穿越寒冬。”
上一篇:江德斌:購房者將握住房價最后一根稻草
下一篇:賈臥龍:房地產冷調控即將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