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賣土地的后果,是動搖國本。歷史地看,毛澤東、鄧小平二位在經濟上的功勛都是發動土改。毛澤東的土改,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土改,提出的口號是:打土豪分田地。這固然是一句政治口號,但對當時來說,在經濟上來講重新配置了土地資源,理順了生產關系,釋放了一部分生產力。
毛澤東的對錯在執政黨內有定論,在歷史上大家都在評說,不是本文所要闡述的。僅僅從土改來說,毛澤東的做法在當時推動了歷史的進步。遺憾的是,后來的人民公社,違背了原來的土改的初衷,重新將土地公有,因此,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也給中國社會造成了災難。
鄧小平的土改,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土改,提出的口號是:包田到戶。文革中,劉少奇和鄧小平就提出“三自一包”,就嘗試開始土改,但是,不幸夭折。劉少奇慘死河南,鄧小平被江西人民保護起來,免遭罹難。改革開放的初始,四川的紫陽高照,安徽的鵬程萬里,都是源自對土地的改革,同樣是重新配置土地資源,解放生產力。
我們已經到了第三次開展土地改革的時候了,這個歷史的重任就要落到下一屆中國領導人的肩上。第三次土改能否成功將決定中國歷史的進程。我相信,歷史一定會往前走,不會再往后退,因為中國現在已經退無可退。那么,第三次土改我們將選擇什么?
一是為農民確權。法律上必須明確,農民的耕地和宅基地、山林和水面為農民自己所有,任何私人、企業和政府組織未經農民本人同意,絕對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征用。我想政府真的想江山永固,這一步肯定會做。也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歷史的進步,才能調整生產關系,才能更大的釋放生產力。但是,這樣一來,囤地囤房的人就會遭到滅頂之災。
二是在城市與之對應的是,取消70年的產權,減少交易稅費,增收資源稅。一戶家庭只允許一套住宅可以免征,其他任何形式的住宅都要征收資源稅,稅率不同而已,也就是嚴格意義上的房產稅。征收房產稅的前提是,打擊開發商的囤地行為,堅決無償收回閑置土地。不打擊囤地,就無法開征房產稅。
上一篇:牛刀:房價如何才能回歸到合理水平價位
下一篇:溫家寶:平等權益是土地市場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