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2011年趨勢,房地產企業將進行一次大洗牌,企業分化趨勢更為明顯,進入“大魚吃小魚”時代,也即進入房地產企業產權并購重組高峰期。
根據70家房地產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七成房企經營性現金流為負,超過四成房企凈利潤下滑甚至虧損,80%以上房企負債同比增加。穆迪29家受評開發商中,23家擁有足夠的現金及預測現金流,足以應付未來12個月內現金流出的150%以上,這些現金流出包括利息、土地金等。現金流較好的房地產開發商也在降價促銷,目標就是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導者。
房地產行業的嘩嘩洗牌聲不絕于耳。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6月至10月中旬,掛牌轉讓的房地產股權項目中,標的資產估值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17宗,超過5000萬元的項目有29宗。這并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2010年房地產行業共實現并購84起,占并購案例總數的13.5%,為所有行業之首,涉及并購金額25.8億美元。
2011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并購案例持續增加,并購速度也進一步加快,上半年完成的房地產業并購案高達57起,同比增加了27起。2011年三季度房地產并購進一步升溫,鏈家地產市場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中旬,房地產行業并購案例已達90余起,超過2010年全年的并購數量。
目前的房企并購主要有兩類,其一是大型房企并購中小房企,并購方多為在資本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或是由地方向全國輻射的大型房企,被并購方則是有項目或土地但體量小、融資渠道少的中小房企;其二是非房地產主業企業退出房地產業,這其中尤以78家非房地產主業的央企退出為主。
并購者分為兩類,一類是穩健的市場占有者,這類企業手握巨資,追求銷售額、回款率,歷經數個房地產調控周期而能屹立不倒。另一類是實力雄厚者,既能從市場獲得巨資,又能通過母公司從政策方面得到強有力的支持。
隨著綠城出售土地,與中投合作,并購重組延伸到現金流緊張的大型企業,2012年這一趨勢將延續,并且加劇。對于購房者而言,剛性需求占據主導,考慮的是個別樓盤的性價比,而不再是房地產的整體投資收益。
上一篇:馬躍成:加大調控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下一篇:余豐慧:促進房價回歸合理將成為新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