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暴漲恐慌”原因什么?我們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最嚴厲房地產調控已經一去不返,房地產市場博弈已經從政府與開發商轉變成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
開發商與購房者的較量,從年初的“以價換量”、年中“平價放量”和年末“保價縮量”,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底氣不斷增強。
而與此相對的,隨著開發商銷售任務的完成和資金鏈的不斷好轉,購房者的議價能力相對減弱。由于當前市場的持續回暖,與年初相比,不少購房者的心態出現了逆轉。
今年上半年政府與開發商的調控博弈已經結束,而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的博弈才剛剛開始,到下半年買賣雙方的博弈高潮正式爆發。
從市場與政策的角度看,樓市“暴漲恐慌”背后,主要的推手有六個方面,一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媒體。通過夸張的標題,吸引市場力,制造樓市暴漲的煙霧。二是一些二手中介與從業工作人員為促進成交,放出的風。
三是一些投資機構與不法投機商,企圖制造“恐慌”,好漁翁得利。四是個別開發商通過開盤選房的排隊方式,試圖擾亂市場預期,出現“恐慌購房”、“通宵排隊買房”假象。
五是購房者集體恐慌傳染市場,增加市場恐慌情緒。從今年6月開始,購房者對房價下降的預期不斷減弱。一旦市場有風吹草動,購房者便草木皆兵,甚至不清楚市場情況之下,匆忙出手。
六是政府未提前做好市場預期的調控政策有關。因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字未提“房產稅與房價合理回歸”,各地“地王”與房地產數據好轉,不斷推升明年房價上漲的預期。
樓市是否回暖與樓市“暴漲恐慌”到底有何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眾多釋放樓市回暖的傳言,基本上是根據某個現象與數據。
但是在今年年終房地產市場的確呈現回暖跡象,一則銷售成交量正增長,市場交易放量。二則商品房住宅價格連續6個月深圳。三則全國土地市場火熱,政府土地供應大增。
四則地價上漲快速,地王不時的爆發。五則越來越多的房企完成提前完成銷售目標。六是則市場需求力不斷增加,購房者購買意愿特別強烈。
其實,樓市回暖與樓市“暴漲恐慌”壓根沒有任何關系。因為所謂廣州樓盤“連夜排隊購房”、“千人排隊”的照片和文字說明,最多時有兩三百人,但絕沒有上千人。”
與此同時,網上關于年末二手房業主大幅提價、反價的情況也是不屬實。所謂的“北京某二手房一夜提價70萬元”消息,已被證實是偽造的。
目前廣東與北京二手房掛牌價格確實比年初出現上漲,但并未出現如2009年大規模反價情況,撕毀合同的情況只是少數。
中央政府應該及時出臺政策與細化調控措施,防止樓市“暴漲恐慌”擴散。削弱助推明年房價暴漲預前,鞏固前期調控成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合理、健康發展。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全國70個主要城市房地產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達到53個,但環比增幅均未超過1%。
從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價和土地出讓等指標分析,當前房地產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回暖跡象,但并不存在價格大幅反彈的基礎。
但是謠言試圖利用這一波量價上漲渲染樓市的緊張空氣,制造無形恐慌。況且謠言已滲透到樓市神經,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該出手了。
經歷了兩年多的房地產調控,調控效果比較明顯,除了限購擠出投機需求,一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趨勢也初步得到了遏制。
由于房地產調控政策“邊際效應”減弱,一些開發商開始蠢蠢欲動,試圖小幅提價試探市場。當前市場回暖主要是消費者預期扭轉所致,要防止市場再度出現恐慌,必須扭轉公眾對房價發展的恐慌預期。
由于各地調控政策普遍將于年底到期,目前到明年三月份實際處于調控政策“空檔期”,中央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更細致的說明,正確引導市場形成對明年樓市趨勢的理性判斷。
上一篇:葉檀:預計2013年房地產市場將穩步上升
下一篇:江德斌:延續調控政策釋放樓市“維穩”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