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在深圳“清華EMBA名師管理論壇”上表示,中國房價普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房價普跌的時代也不會到來,今年開始房地產將進入有漲有跌的“結構時代”。
部分城市房價或崩盤
“今年調結構可能涉及五大產業,第一個產業就是房地產產業。”魏杰表示,“調整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讓房價回歸理性,第二個是讓房地產繼續支持中國經濟增長。”
魏杰認為,對房地產業的判斷最近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中國房價普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房價普跌的時代也不會到來。2013年開始中國房地產將進入結構時代,供求規律已經起作用。”
“房子供過于求的地方,房價一定會進入下行的通道,甚至會崩盤。” 魏杰表示,最近其調查153個城市,大部分是三四線城市,發現大量的三四線城市的房子是嚴重的供過于求。而有些城市依然供不應求,房價可能處在上升的狀態。“今年樓市最主要的調整方式是分類指導、區別對待,比如說把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分開,把保障性住房和高檔性住房區分開。”
對于近期出現房地產價量齊漲的一線城市,管理層會否出臺更加嚴厲的調控措施,比如房產稅,記者會后就此專門采訪了魏杰。
“房地產調控會維持現有的政策,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比如現在的限購政策,已經很厲害。如果嚴格執行完全可以保持一線城市房價不會大漲,今年我更擔心的是一些城市的房價崩盤。”魏杰認為,“房產稅是一個中長期的稅法研究,近期不會出來,要經過各個階層長期磨合。”
城鎮化不會促房價上漲
對于當前熱門的“城鎮化”話題,魏杰認為,準確表達應該是“城鄉一體化”,包括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現代農村化,是今年的一個重要改革。
他特別提醒大家,不要把城鎮化理解為又要蓋房子。“最近有人講房價還要漲,因為城鎮化了,這是錯誤的。有些地方人口聚集了,但有些地方人要走了,房價不是漲而是跌。”
魏杰認為,城鄉一體化是三個一體化的統一,包括城鄉價格機制一體化、城鄉民生享受一體化和城鄉產權制度一體化。他舉例說,種糧大省河南,十年來糧食的保護價基本沒什么變化,農民種糧虧本,所以拿了補貼卻不去種糧食。雖然豬肉價格漲得厲害,但農民養3頭豬還是不如打1天工,所以沒有積極性。“城鄉價格機制不一體化的話,城鄉一體化就很難實現。不能單純的補貼生產,而是要放開生產的價格,補貼消費者。”
他說,自己曾經到鄉下調研留守兒童問題,他們最大愿望就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國有6500萬的留守兒童,他們基本上都是隔代撫養,造成的后果就是心靈冷漠,從小就不健康。”
按照魏杰的觀點,農民應該和城里人平等享受國家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的民生支出,農民工的孩子應該和城里的孩子在一個學校里上學。
今年可能減稅一萬億
魏杰認為,減稅將是今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首要做的一件事,大致減一萬億左右。
他分析,稅收增長在2012年是頂峰,2013年稅收增長速度就是10%,要讓企業有休養生息的過程,減1塊錢稅將獲得6塊錢的經濟增長,減1萬億等于會有6萬億的經濟增長。
“財政刺激還將體現在加大民生支出和繼續重視基礎設施投資。”魏杰估計今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在2萬億左右。“去年上半年積極財政政策有意淡出基礎設施,最后發現靠消費仍無法使經濟增長保持在7%以上。今年要繼續重視基礎設施投資,如果財政投資維持在2萬億左右的話,經濟增速維持在7%以上是沒有問題的。”
在貨幣政策方面,魏杰認為今年應該是“穩健偏寬松”,新增貸款會在9萬億以上,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可能在15%左右。
“企業今年將比2012年更好過,尤其比2012年上半年好過。”魏杰坦言,央行偏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會引來物價反彈,估計2013年無論是消費者價格、投資品價格,都有反彈的可能。
加快房產稅改革需問計于民
國家統計部門上周發布的數據表明,最近,我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的城市增多、漲幅擴大,部分城市房價存在反彈壓力。在加強房地產調控的同時,深化包括房產稅制改革在內的一系列制度建設,有利于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促進理性消費和人民安居樂業。
房價的過快上漲不利于國計民生,不僅加劇了投資投機心理,更加重了居民的購房成本。高企的房價和保障房的不足不但成為億萬農民融入城市的巨大障礙,沉重的還貸壓力還使更多的城市年輕人變得更加現實,失去了追求夢想的能力。
房價和租金的過快上漲還增加了居住成本,抬高了勞動力成本和工商業成本,使更多的資本涌入房地產市場逐利,這將嚴重影響國家產業競爭力,不利于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物價的穩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合理的稅收制度和必要的調控有利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對中國而言,加快房產稅制等改革,促進住房的理性消費,減少資源浪費,符合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此前,我國對房地產稅的改革進行了試點,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一些財稅專家和宏觀調控部門人士提出了“對首套面積合理的住房免稅、二套及以上套數商品房實施由低到高的累進稅率”建議,做到既不影響剛性需求的釋放,又有效遏制投資投機行為,為地方開辟新的稅源。
加快房產稅制改革,需要相關部門廣集民智,問計于民,做好房產稅制的框架設計。
一些專家提出,以公平合理的房產稅取代現行“限購”等行政調控措施,可以實現多贏:既可以讓兩套以上的多套房進入市場流通,增加市場房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高收入者在享用豪宅大院的同時,每年向當地繳納數萬乃至數十萬的房產稅,專門用于保障房建設,讓更多的住房困難戶獲益。這不但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也讓高收入者贏得社會更多尊重,讓社會更趨和諧。
在法律方面,房地產交易環節征收的有關稅種需要簡化和合并。現行土地出讓金是土地使用權的價格,房地產稅是國家對不動產保有環節繳納的法定稅負,兩者不存在所謂不可克服的“法理障礙”和不可解決的“重復征收”問題。
上一篇:余豐慧:國資委警告央企 還應更加嚴厲舉措
下一篇:陳淮:2013房地產調控第一任務不是調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