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造富故事不再
地產與資本的聯姻,成為地產造富的利器,在2006年內地房企赴港上市潮之后,在“2007胡潤百富榜”上,上榜地產富豪的人數與財富急劇增加,其中碧桂園26歲的接班人楊惠妍以1300億元位居第一位。
然而,來自機構的統計顯示,去年以來成功上市的4家內房股都是融資總額較低、以較低的招股價發行,其中旭輝集資凈額18.96億港元,新城發展集資凈額15.3億港元,市盈率都不足5倍;按發行市值計算,兩家企業的凈資產折讓率在6成-7成之間。相比2007年碧桂園上市時的21.5倍市盈率發行,以及2009年龍湖在港上市時20倍的市盈率,資本市場激動人心的時代已經謝幕,以融資——圈地——再融資——再圈地的資本游戲已告終結。
不過,宋延慶表示,雖然通過IPO募集的資金有限,但未來可以通過優先債券或者票據的方式持續融資,并且融資成本較低。以債券為例,在香港資本市場上,通常債券利率達到13.5%就會有投資者購買,這比內地信托融資的利率低幾個百分點。另外是融資期限較長,有的可達5年以上。統計顯示,2012年內地房企在境外債券發行量是91.4億美元,其中96%發債地在香港市場。借道香港的融資平臺進行融資和資本運作,已經成為不少開發商的共識。
香港上市表現分化嚴重
上市房企香港與內地運營差距繼續擴大,蘭德咨詢逐一核準后的最新數據是,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香港內房股企業共有59家。其中包括去年底上市的旭輝集團、新城控股,今年初上市的金輪發展,還包括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西南環保,以及借殼至祥置業的勒泰地產等。
上一篇:劉戈:高房價有利于窮人說法迎合多套房擁有者
下一篇:中國銀行宗良:土地資源應貨幣化以促進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