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資源型城市,近年來,大同市圍繞“轉型發展、綠色崛起”戰略奮力拼搏,尤其在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大同市借力發力。
今年以來,大同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將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作為全市“一、三、四、十”發展戰略的統領地位,編制出臺了《大同市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實施方案(2013—2015年)》和《大同市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2013年行動計劃》,并按照項目化管理的要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推進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民生改善,在重大改革、重大事項、重大項目上取得積極進展,為使大同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城市優美、充滿活力、幸福和諧最具特色的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實現轉型跨越、再造一個新大同的宏偉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縣區綜改成績顯著
今年10月份,陽高縣長城鄉209戶農民每戶拿到1萬元貸款。
“別小看這1萬元。”該鄉羅嶺村一位村民算了一筆賬:貸款1萬元能買10只種母羊,通過3年的繁殖,估計總共能賣4.8萬元,除去償還本金、利息,凈賺3萬多元,平均下來,每年賺1萬多元。而這1萬元貸款是他們用4畝地的經營權抵押獲得的。“算起來怎么都能賺錢。”貸款農戶高興地說。
試水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是陽高縣通過激活農民手中的土地資源,幫助農民破解融資難、抵押難的融資瓶頸探索出的一條新途徑。
全市各縣區立足自身實際,在事權范圍內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全力加快機制體制創新步伐。省級試點縣靈丘縣積極探索尾礦庫用地管理新模式,對尾礦庫用地由用地單位和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定土地使用協議,尾礦庫服役期滿后,用地單位將用地復墾為耕地、林地等農用地,交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大同縣創新建設用地拆借模式,采取政府主導,占補平衡,增減掛鉤的辦法,把34個300人以下的村莊17000畝土地置換出來, 5000畝土地用于安置村民,其余1萬多畝土地用于招商引資建工廠,就地解決新農村建設和農民身份置換及就業問題;市級試點區新榮區與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就兩市區交界處合作建設氟化工業園石墨加工產業區達成共識;城區以便民市場、衛生服務、養老服務等10項基本惠民服務為基礎,各社區根據各自不同特點提出“X”項特色服務,在全區啟動“10+X”全功能社區創建試點,從而建立覆蓋面廣、功能完善、服務質量高的社區服務體系。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有地的地方沒項目,有項目的地方沒地,有項目有地的地方不符合環評等一系列手續……如何解決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出現的此類問題?
大同市通過創新驅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成立了“五規合一”工作領導組,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積極探索建立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的編制協調機制,并投入3280萬元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五項城鄉規劃。
通過創新“五規合一”規劃統籌協調機制,加快了大同市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步伐,促進了“項目落地快一點、行政審批快一點、大同發展快一點”目標的實現。
同時,大同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歷經七輪的清理和對接后,大同市的行政審批事項已由原來的411項精簡為126項。今年大同市重點對國務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和全市行政權力補報事項進行了清理對接,全面清理優化行政權力、細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積極推動縣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目前保留行政審批事項135項、管理服務事項44項,并全部納入行政審批服務和電子監察系統運行。
夯實轉型綜改根基
項目建設是轉型跨越發展的根本保障,更是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大同市按照儲備、簽約、落地、開工、建設和投產“六位一體”的項目建設要求,在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和民生改善等領域,圍繞“轉型發展、綠色崛起”戰略和十大工程建設任務,篩選布局并組織實施了一大批重點項目。
今年大同市篩選布局了省、市級轉型綜改項目共40項,總投資1166.22億元,截至目前累計已完成投資466.4億元。其中,總投資253億元的同煤中海油低變質煙煤清潔利用氣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目前已按照路條批復要求完成了可研報告的修改,上半年已累計完成投資7000萬元,預計2017年上半年具備試生產條件;總投資137億元的同煤廣發公司年產60萬噸甲醇、60萬噸烯烴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預計于2015年底竣工;總投資124億元的協和新能源多晶硅及光伏產業循環經濟項目,目前多晶硅項目已取得大路條、規劃選址意見、環保指標等支持性文件,光伏電站項目已建成40MW,其中20MW電站已并網發電;總投資98億元的大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項目涉及5個縣區,計劃發展設施農業溫棚15萬棟,建設規模化養殖園區400個,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30萬畝,建成10大龍頭企業,目前58個示范區項目已全部開工,完成各類現代農業項目363個,已累計完成投資58.5億元。
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的全面推進,有力地促進了大同市經濟社會的平穩加快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43.85億元,同比增長9%;財政總收入完成115.16億元,同比增長7.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6.5億元,同比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38元,同比增長8.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078元,同比增長13%。截至8月31日,全市二級以上良好天數達222天,在全省11個地市排名第二。
上一篇:大同各新興樓盤分布特點——觀大同樓市圖有感
下一篇:大同興云路公共活動走廊 御東區的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