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企業也不是一開始就做得很好。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美國三四十年代企業發展史、管理學發展史,其實也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當年的美國企業,不也是把人當成機器嗎?在《摩登時代》里,卓別林扮演的流水線工人動作單一、壓力太大,擰螺絲致幻發瘋,就是那個時代西方企業管理狀態的生動記錄。
0352房網:現在每年都會有 “TOP50最佳雇主”的榜單出爐。中國社會正在從以前那個只講奉獻的“工作時代”,邁入了一個可以挑選雇主的“擇業時代”。對于人才來說,福利的吸引是否是決定性的?您心中的最佳雇主又是怎樣的標準呢?
蘇勇:就目前的中國國情來說,在生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福利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比如一個剛畢業的小伙子要留在上海 ,企業如果能給他一套房子,這個誘惑我想是非常大的,畢竟生活很現實。但我要指出,房子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還是要輔以人性化的措施,包括培訓、職業規劃等。在中國企業中,目前軟投入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這個可能和我們的企業家理解比較片面有關。他們以為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就是硬投入,薪酬福利高就可以了。但要知道,在物質待遇滿足之外,作為員工還有情感需求、自我發展的渴求。
越是知識層次高的員工,對這種軟投入越是看重。因為層次越高,人力資本蘊含的價值也就越高。往往對于這種人來說,房子不一定會成為問題。有時候你即便給他房子,他可能還會嫌房型不好、地點太遠,還會擔心是否會因此被企業綁住。對于高層次人才來說,他更看重的是發展的機會、工作的氛圍。現在不僅僅是企業急于攬才,各地也競相出招,紛紛爭取高端人才,打造 “人才金港”。但究竟靠什么吸引高端人才?恐怕還需要更多的考慮。
上一篇:杜麗虹 :資金不足致開發商對保障房觀望
下一篇:李一戈:低保事件對保障房發起直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