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樓市可謂經歷了“冰川期”,市場上關于樓市成交、銷售的“不景氣”與開發商的嘆息聲不絕于耳,在樓市如此萎靡的情形下,市場如履薄冰,在小心翼翼的喘息著,生怕會出差錯。然而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仍有一些房地產如燎原之勢蓬勃發展,這種逆勢而上的“怪相”開始不斷上演。
神秘“地王”創出新紀錄
今年以來隨著樓市調控的傳導效應,樓市的低迷,讓一些開發商不敢輕易拿地,土地市場顯得頗為冷淡,流拍、流標現象數見不鮮。以北京為例,6月15日,在計劃成交的3宗地塊中,位于房山長陽鎮的一宗土地出現流標,另兩宗位于通州的土地收到的報價均較低。然而就在27日沉寂多時的北京土地市場意外地誕生了一塊新“地王”。
在樓市風云不定的情形下,拿地意味著要冒巨大的風險。土地價格過高,會嚴重透支未來房地產的價格,一旦市場形勢有變,這些開發商就將為自己的沖動付出代價;面對日益縮緊的信貸,開發商資金鏈開始緊繃,以天價拿地就意味開發商要有強大的抵御風險的能力。如何規避這些風險應當成為開發房企的必修課,不能一時“頭腦發熱”。
“天價”豪宅亮相
在房價進入下行渠道的轉變中,豪宅價格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一路飆升,釣魚臺7號院漲至30萬元/平方米,從北京最貴躥至全國最貴,爆出最嚴限購令下的樓市高價,與普通住宅市場的低潮形成鮮明的對比,開發商能夠胸有成竹的報出天價的不得不讓人佩服“有魄力”。
豪宅如此受追捧除了地理位置、環境、裝修等優勢外,還因為它本身所具有的獨特賣點和稀缺性,吸引了億萬級的財富人群“一擲千金”。同時,豪宅和普通物業不同,豪宅的投資成分非常大,自住的功能有所退化,如果價格輕易下跌以后就沒有投資者敢買。最重要的是豪宅開發商“不差錢”,在樓市的火爆時早已賺得盆缽滿滿,大量回籠的資金,并不急于開盤售樓,因此作為豪宅的開發商就肆無忌憚的標出高價。
當然這些異于市場規律的現象在未來樓市的發展中還會繼續出現,正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些“千奇百怪”的現象是房地產在市場中不斷摸索的過程,當然其中有反抗,也有掙扎。
上一篇:劉光宇:中國房奴是靠什么支撐著命運?
下一篇:王建紅:“劉皇叔”您該三顧房產茅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