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上實系整體地產業務動作頻頻。上實集團將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上實控股,作為整合房地產業務的平臺,2008年收購上海城開,2010年收購香港上市公司中新地產,并將其更名為上實城開,2010年從上實集團收購在滬上市公司上實發展。經過這些眼花繚亂的重組動作后,上實控股擁有的房產規劃總建筑面積超過2300萬平方米,初步實現全國性戰略布局。與此同時,上實控股還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與香港周大福集團、新世界發展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未來,上實系中的房地產業務將集中于上實城開,通過“瘦身”、轉型、提升、擴張,從而形成集團內的“地產大平臺”,極有可能以超級地方國企的身份,進入中國房地產開發的一線陣營。
這種大力度、高頻率的重組行動,在全國非常罕見,既體現了上海市國資改革力度,又反映出在當前我國房地產業政策、行業環境快速變化的條件下,地方國企的戰略性調整和應對。然而,國企改革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困難,地方國資房企要想形成萬科、保利、恒大那樣高水平運營能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只有極少數的地方國企有這種可能性。值得關注的是,在當前形勢下,大型地方國企具有兩大優勢,一是與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關系,能夠在一級土地開發、片區開發、特殊房地產領域等獲得優先權,部分優質項目成本較低;二是在參與保障房開發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能夠更好的與地方政府形成互動。
1998年,我國全面推進住宅商品化、市場化的大幕拉開,那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總數為2.4萬家;經過10年快速發展,2008年達到歷史最多的8.7萬家,2009年已減少到8萬家,估計未來幾年還將持續減少。如果說過去10年,房地產開發業是亂軍混戰的“戰國前期”,那么未來10年將是少數群雄確立“大國格局”的“戰國后期”。至于20年、30年后,則房地產開發行業“江山已定”,以10-20家地產巨頭為主導,將會形成比較穩定的競爭格局。
上一篇:朱蕾:敢于承諾的誠信品牌物業服務美德
下一篇:巴曙松:資金用地雙壓力成為保障房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