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比2008年更為復雜嚴峻的形勢,中央在強調保持經濟增長穩定的同時,堅持繼續抑制房地產泡沫,為實業的回歸創造政策環境,這種決心和勇氣無疑令人振奮。但面對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長期衰退的風險,面對地方財政因為房地產調控而大幅縮水的事實,面對地方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有人建議中央再次放松房地產調控,通過房地產的帶動和拉動避免中國經濟出現快速下滑的風險,我們依舊擔心,房地產調控在2012年會以某種形式進行調整。所以,政策的變數可能左右2012年中國房地產的價格走勢和調整的趨勢。
但是,同時應該看到,經過2009年以來房價的瘋漲和2011年房地產的調整,中國房地產整個博弈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一,基于前兩年房地產瘋狂的教訓,由于這幾年房價的暴漲,房地產積累的巨大泡沫已經成為宏觀經濟最大的癌癥,再加上多年以來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依賴,導致調控政策成了不嚴肅的“橡皮筋”,房價飛漲的時候,就把政策的橡皮筋收緊,而房價剛剛出現回調勢頭,政府擔心經濟增長而又放松橡皮筋,導致政策的公信力備受質疑。
中央在2012年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松,不僅僅是政府的聲譽保衛戰,也是中國經濟的自我救贖之舉;其二,從房地產本身而言,目前房地產陷入僵局的關鍵依然是價格問題,價格的剛性成了買房者的最大障礙,房價合理調整,才有新的購買能力入市,房地產僵局才能打破,房地產從業者才能徹底洗腦并理性看待房地產市場的暴利化趨勢;其三,2011年,包括宏達股份、恒順醋業、金發科技、西部礦業、水井坊等16家主業非地產的“涉房”上市公司宣布退出樓市。
基本可以肯定,經過2011年的調整,中國房地產基本已經告別了暴利,無論是開發商,還是投資房地產者,都應該接受房地產回歸合理利潤的事實;其四,房地產的理性調整,是吸引資源回歸實業的前提,房地產暴利,投資房地產賺錢容易,就不會有人勤勞致富,踏實創業。中國經濟這么多年轉型緩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資金、人力等資源過度集中于房地產行業。要真的發展實體經濟,就要下決心解決房地產的泡沫問題,否則,無論是實業興國,還是內需的啟動,都是無稽之談。
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2012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全面松動的概率基本為零。價格調整,而不是政策調整依然是2012年房地產打破僵局的主要途徑。對于中國的房地產而言,前10年房地產和房價的快速上漲期已經結束,房地產將進入平穩發展的“下半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政策的短期效應,2012年,應該抓住目前房價回調的關鍵時期,抓緊出臺制度化的治本之策,徹底消除房地產投機過剩和暴漲的歷史,使得房地產進入真正穩定發展的歷史。
我們應該從房地產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著手,在土地制度、稅收制度和防止房地產暴利的制度建設方面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避免再次進入調控下跌,不調控又反彈的惡性循環的周期。2012年是中國房地產從調控周期進入制度建設周期的最佳時間窗口,應該盡快用金融、稅收以及土地交易制度的完善形成穩定的房價預期,這是確保中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關鍵,也是給房地產參與的各方明確的制度預期的關鍵。
上一篇:葉檀:房價下跌之后樓市可能會終止調控
下一篇:賈臥龍:樓市的“微調”救不活投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