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救市曇花一現,中央調控態度強硬、心似鐵堅,本就身處“寒冬”的樓市,雪上加霜愈發瘆寒。然而,就在如此“冷峻”的大環境下,部分城市樓市近期竟然出現了成交明顯回升的現象,尤其是二三線城市。以石家莊為例,售樓部年前到訪客戶寥寥數人,平均一個售樓部兩天才能成交1套,最近每天到訪人數卻已超20余人,日成交3~5套,堪與2010年同期比肩,到訪量與成交量都呈上升態勢,樓市“小陽春”乍現。
其實,這股暗潮涌動的“暖流”看似“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卻在情理之中,事出有因。在經歷了2011年的調控高峰之后,調控效果漸顯,中央已開始考慮樓市長期低迷可能對整體經濟造成的風險,并對調控進行“預調微調”,而“剛性需求”則是此番“預調微調”的“口子”。二三線樓市乍現“小陽春”,正是此背景下“剛性需求”被喚醒的結果。且看政策利好:
第一,金融政策松動,實行差異化房貸政策。今年首套房貸利率多數已回歸至基準利率,部分銀行還出現九折甚至七折、八折的優惠折扣,首套置業剛需可以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優惠。
第二,各地政府紛紛減免稅費,以促成交。2011年末開始,北京、南京、常州、馬鞍山等城市,出臺了交易稅費減免的措施,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則上調了普通住宅價格標準。
事實上,在經歷了2011年的調控高峰后,一些觀望良久的準購房者,發現2012年樓市調控的政策不可能變得更加嚴厲,反而有逐漸軟化的可能,已逐漸重返樓市,尋覓合適樓盤。
與此同時,信貸政策、交易稅費等多方面對“剛需”讓步優惠,壓抑許久的剛性需求在政策“催化劑”下終于得以釋放和引爆。但這種回暖主要是成交量的回暖,剛性需求的釋放,市場消化庫存的正常反應,不會引發房價的大幅反彈,能持續多長,造成多大規模的樓市回暖尚是未知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開發商推盤意愿低、供應量大幅減少使得購房者可選擇空間減小,這是節后成交未現回溫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從市場需求情況來看,目前政策所傳達出的從嚴信號使得購房者對于2012年房價預期持續下降,因此大多數購房者在年初繼續選擇觀望。
上一篇:倪紅日:未來三四年中國不會開征房產稅
下一篇:潘石屹:房屋限購應對本市外地人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