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房地產調控,首現杭州第一家因資金鏈問題申請破產的房地產公司——金星房地產公司。這家開發商的實際控制者——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江控股”)恰是2012年浙江第一起資金崩盤案的主角。 這樣的企業本不該進入房地產行業。
首先,不專業。中江控股多元化經營,進入金星房產原因無他,垂涎于房地產業的高利潤。這不是罪,但中國各地的非專業人士憑借當地的人脈資源優勢,拉起一個草臺班子就成立房地產項目公司,可以想像中國房地產業的“盛況”,絕不是質量向好、成本降低,而是游擊小分隊烽煙四起,將近十年的發展,中國房地產業專業步伐步履蹣跚,反而越來越接近于小農經濟。
2008年6月,中江控股接盤金星房產及西城時代家園項目這一爛尾工程,當年遭遇2008年房地產調控,2010年開始遭遇第二輪調控。很多企業在2009年的房地產上升周期躲過一劫,沒有感恩之心,反而以為自己獨具慧眼,擁有常人沒有的才能。說到底,不過是貨幣幫忙而已。
其次,激進的多元化策略,失控的擴張。
十年的經濟與房地產上升周期,以及對股東、投資者、員工吝于回報的市場文化,讓很多企業家忘記穩健經營四個字如何寫,快速造就了一批企業賭徒,相信人有多大膽企業就有多大贏利,一味擴張,總資產一漲再漲,卻永遠因為擴張,導致現金流入不敷出。
中江控股官網顯示,該公司是一家“集投資、科技、制造、貿易、旅游、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元化控股集團”,控股杭州麥林環保船用漆有限公司、杭州博來盛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新安望江賓館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業務包括香料香精、船用防污漆和酒店經營等。
據報道,俞中江的中江控股涉及民間借貸約25億元,向銀行及國資背景的浙江省財務開發公司貸款、借款達25億元。即使把俞中江的所有資產都抵押變現之后,還有約30億元借款缺口。另據媒體披露,從2009年到今年2月,處于執行中的債務,涉及俞中江個人2.6億元、中江控股2.8億元、金星房產2800萬元、俞中江創立的杭州友邦香料香精有限公司7000萬元。
第三,把房地產當作資金杠桿無度使用。
在大舉擴張與多元化進程中,房地產資產是一顆重要的挪騰旗子,供拆東墻補西墻所用。金星房產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其股權歷經5次轉手,而且多數是在同俞中江有關的企業或個人之間流轉。
漫長的經濟擴張周期,企業主常常忘記了,只有重要國企的瘋狂擴張與失控多元化才有人買單,一旦民營企業主多元化失利,只能由自己吞下苦果。從蘭世立等人的結局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經濟下行周期,就是市場大舉派發苦果的日子。只要一筆債浮出水面,就足以擊倒一個產業王國。
申請破產的企業不止一家。據《重慶晨報》報道,事實上,在2月前后,曾開發過杭州溫州經濟城的杭州瑞達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已提交申請。知情人透露,目前杭州申請破產的不止這兩家開發企業。
放眼全國,如中江控股、金星房地產公司這樣的企業又有多少?以另一個房地產風向標城市鄂爾多斯論,在煤礦整合、煤炭價格下降后,資源與房地產無法成為金融的主要潤滑劑,風險似乎一觸即發。
不僅裸泳者浮出水面,一些西裝革履者漸褪光環,萬科、星河灣陷入“質量門”困境,多年積累的商譽可能毀于一旦。大規模的擴張,已經影響到某些大公司信用。
無度投資,不專業的商人,無誠意的銷售,無法適應經濟周期的企業主,這些群體理該離開市場,讓誠信、專業、穩健者有生存空間。前提是,按照破產法保護、協調好各方利益。破產就破產了,只要市場基礎未失,又有什么關系。
上一篇:陳國強:購房低齡化房產非理性發展是元兇
下一篇:劉明康:內房開發商風險增大地方債仍有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