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價漲幅被控制住了,市場溫和復蘇,供需雙方趨于理性,適合改革性的新政出臺。”在27日下午舉行的“新形勢下城市中心經濟發展高端論壇”上,全聯房地產商會名譽會長聶梅生表示,對于新政策的出臺,各方都已做好準備。

聶梅生表示,現在國房景氣指數處于低位,但已經走穩;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下降,并沒有想象中的上升;商品房銷售面積持續小幅回升,溫和復蘇;土地購置面積增速下降;房企資金鏈穩步修復,修復速度比預期快。“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跟去年差不多。”
盡管房地產本身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銷售額也在緩慢上升并保持穩定,但在聶梅生看來,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其發展的問題,例如商品房待售面積居高不下,近幾年一直在3億平方米以上,且還在增加,“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不穩定因素。”此外,供地機制和土地財政關系的平衡,也在呼吁房地產體制性改革及長效機制的建立。
聶梅生表示,長效機制有三,一是地根,二是銀根,三是稅收。如果能夠逐步形成政府供地和市場供地的“雙軌制”,對未來10年中國房地產業平衡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銀根有兩方面,一是差別化信貸提供給差別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啟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將促進金融市場化改革當中民間資金的進入,以帶來活力和新鮮血液。”聶梅生說。
稅收包括房產稅和房地產稅。聶梅生表示,房產稅和房地產稅在財政部的一些說法中是分開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城鎮化是中國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城鎮化率越高,房子賣的價格越高,銷售量越大,銷售業績越好。未來10年我國至少還有120億平方米的住房需求,相當于2011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的12倍以上。”聶梅生表示,目前我國城鎮化率超過51%只是統計數據,真正戶籍進城的人口實際只有37%。要想讓城鎮化率真正提高到目前的水平,就應在未來10年逐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所釋放出的購房需求,足以支撐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上一篇:葉檀:房地產就像臭豆腐 聞著臭吃著卻很香
下一篇:楊紅旭:香港樓市為何總愛瘋癲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