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之“地王”曬地 2007年“地王”一半都還在磨蹭
今年年初開始,全國各大城市相繼傳出“地王”被收回的消息。北京大龍地產公司以50.5億元天價拍下的2009年北京“地王”被收回,2億元競買保證金被沒收;招商地產和香港九龍倉集團以24.1億拿下的2007年南京仙林“地王”被收回,2.3億元競買保證金被沒收……
“地王”相繼被收回的背后展現的則是“地王” 曬地的行業潛規則。以南京2007年先后出現的8個“地王”為例,兩年多時間過去了,目前只有兩個“地王”已開發銷售,四個“地王”至今未動工,1個“地王”被收回,1個“地王”規劃變更后準備近期上市,大部分都沒有按照正常節奏上市。回顧去年南京樓市房源緊張和房價高漲,這批“地王”曬地無疑發揮了重要 “作用”。一方面,這批“地王”的推遲上市導致供應量減少,想買房的人一房難求;另一方面,地價在曬太陽的過程中隨市場不斷上漲,房價隨之水漲船高。開發商無論多高價格拿地,都能通過拖延開發消化土地成本,謀取暴利,這一問題已成為樓市高燒的深層原因。
2007年江寧一“地王”誕生后,媒體紛紛預測該項目將推動江寧房價“破八”,但是誰也沒想到,兩年多后該項目報價幾乎是當年預測的兩倍。毫無疑問,想要保證市場供應平衡,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打擊囤地、破除“地王”曬地潛規則勢在必行。
《金樓市》點評:
對于閑置土地的處理辦法,國家及地方政府有明確政策:“土地閑置滿兩年、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堅決無償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閑置滿一年不滿兩年的,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征收土地閑置費。”去年年底,國家又相繼出臺了多個政策:如“土地款首付提高到五成”、“在土地出讓合同中標明開工竣工時間”等,年初多個地王被收回表明了政府對于規范土地市場的決心。
在當前形勢下,試圖通過“地王”推動自身土地儲備增值的想法想面臨很大風險,特別是一些土地儲備雖多,但缺乏開發資金的地產商,將會面臨大量土地儲備被收回的可能。面對日漸收緊的土地政策,開發商應該調整企業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改變在舊有政策下囤地獲利的運作方式,如果企業不自我提升,出現拿地拿“貴”了的得不償失的現象恐怕難以避免。快報記者文濤
上一篇:購房砍價之二十四招 讓你輕松玩轉樓市
下一篇:南京樓市后市五大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