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說,“城里居民土地是國有的,但祖傳的房子有房產證,可以轉讓,可以抵押,而農民的意見卻很大,祖傳的房子沒有房產證,不能轉讓,不能抵押,連出租都困難。”
“農村的人帶著老婆孩子,去城里打工,出去一走,把房子鎖上,變老鼠窩了。他沒有錢啊,進城以后,房子越來越貴,租也租不到,就鉆地下室。北京一個房子的地下室,也沒多大,住了16戶人家,用紙箱隔成16間,所以北京有個詞啊,叫鼠族,變老鼠了。這就是‘兩個老鼠’的故事”。厲以寧以“兩個老鼠”的故事開始了對城鄉收入差距原因的分析。
房產產權上體現的不公平只是城鄉差距成因中的一部分。厲以寧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認為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在三個“資本”上存在差距,首先是物質資本差距,農村居民因為沒有產權而不能將祖傳房屋進行抵押即是一例;其次是人力資本差距,農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還有社會資本差距,農村居民的人際關系網絡較小,不能對他們的工作和發展提供有效幫助。
厲以寧認為,由于這三種資本上的城鄉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出現了一系列的不平等,首先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平等,導致了就業不平等,從而造成收入不平等,進而形成生活的不平等,最后體現在下一代不平等,并由此開始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
全面不平等的后果是造成了社會階層的固定化和職業的世襲化,工資、福利、提升機會和人力資本提升較好的“好職業”被城里人大量占據,農村人只能進入這四方面較差的“壞職業”中謀求工作。
“對策何在?”厲以寧說,“首先,必須要讓農民擁有產權。房子、宅基地可以抵押,這樣他就可以有第一桶金了;其次,教育資源的分配要均等,一定要分配教育資源;然后,讓農民增加社會資源,這是靠自己闖出來的,鼓勵他們去闖,讓他們到市場拼搏,告訴他們重信用,慢慢他們就起來了。
上一篇:王韶:大禹治水是如今地產業的最好借鑒
下一篇:譚相彬:中西相結合才能調治樓市的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