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創新高,如果政府不出手,還會繼續高下去。
原因很簡單,港幣創出新高,貨幣聚集在香港,內外部資金聚集在香港,移民還在源源不斷滲透到香港。人與資金聚集之地,如德國各大城市,如挪威、瑞典等國,必然導致房價上升。

10月27日,香港提高炒樓印花稅,買樓半年內轉手須征收成交價20%的額外印花稅,持有期為6至12個月內的,稅率由原來的10%上調至15%,持有期為12到36個月的稅率由5%上調至10%;此外,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買家須再征收15%的額外印花稅。按此計算,內地買家若在半年內短炒香港豪宅,稅費成本將接近四成。此前內地短炒香港豪宅所有稅費相加最高僅需不到兩成。
此舉是為了抑制非香港居民短期炒樓。香港房價高處不勝寒:自2009年以來,香港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了90%,8月份的房價指數比1999年的指數高出一倍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所有類別的私人住宅總體價格指數攀上歷史最高值,達到210.6點,較7月份的206.1點上升2.18%。這項指數去年超越了1997年的峰值(172.9點),已是連續7個月上揚,自今年3月份以來,該指數每個月都在創造新的紀錄,目前已比97年樓市高峰期的172.9點,高出21.8%。今年前8個月,香港樓價已累計上漲16.3%。
令人關注的是,香港房屋租金的上漲速度較為緩慢。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租金上漲速度較為緩慢,部分地區的租金甚至出現下滑,租金滯脹房價上漲,說明房地產市場由投資性需求主導。
香港有物業稅,但房價依然大幅上升,原因有二
第一,貨幣推動通脹。香港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缺乏貨幣自主權,從美國導入通脹。而從內地大規模遷入香港的移民,攜帶的資金助推了貨幣與資產泡沫。第二,賣地與貧富差距擴大、過于熱鬧的投資市場助推了房地產市場泡沫。
目前除中國外的歐美央行釋放貨幣,貨幣無法進入實體經濟,導致的結果是銀行貨幣沉淀,大公司現金增加。今年8月初,法新社報道,美國的蘋果公司有超過810億美元現金留置海外,微軟、谷歌和思科公司在海外的現金也分別達到540億、430億和420億美元。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7月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22家總部位于美國的科技公司在海外留置了2890億美元現金,約占其全部現金的70%。再過3年,這些科技公司在海外留置的資金可能增長到4000億美元。據估計,美國公司在海外的現金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而美國商業銀行現金占比從歷史平均水平3.2%上升到10%左右。大規模的不受抑制的流動現金,現金單向流向商業銀行,成為資產泡沫的溫床。全球貨幣形勢不容樂觀。
其次,香港貧富差距擴大,土地財政催生權貴利益共同體。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6月18日公布的數據,香港貧富懸殊惡化,反映貧富差距的實質基尼系數去年升至0.537,比06年增加0.004,高于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美國和澳洲,創回歸以來新高。最高和最低收入的家庭組別,每月收入中位數,分別為95000元和2070元,差距擴大至接近45倍。統計處指,人口老化及小型住戶數目增加是收入差距擴闊的主因。
上一篇:沈曉杰:“香港版”樓市調控對內地的啟迪
下一篇:鄧浩志:商品房利潤不得超10%不具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