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位朋友找我,只是希望能拿到房號,買到房就滿足了。這恐非孤例。
前些時候,個別專家公然呼吁救房地產,若不然,GDP只會一季比一季度低。如今,經濟企穩的跡象已越來越明顯,四季度的GDP絕不會像該專家所預言的那樣創下新低。至于明年,主流學者普通預測能達到7.5%甚至8%以上(極端的認為可達9%)。

但中央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沒有絲毫改變。也就是說,沒救房地產,GDP也沒想像得那么糟。政府沒出手相救,年底樓市卻出現了出人意料的拔起行情,不僅成交量超過金九銀十,連房價也跟著漲起來了。順便說一句,倘若某專家矜夸經濟的企穩和樓市的再度回暖,正是他呼吁救市的結果,那至少是不自量力,且不說他是不是自戀自大。
近期,少數城市再現多個“日光盤”,在此過程中甚至發生購房者因搶房而撕打的現象。部分地產商就勢調高售價,二手房業主更是匆匆跳價。一股恐慌情緒在市場悄然滋長。在中央政府對房地產調控咬牙不松口的背景下,緣何會出現這種奇異的現象?
有一個可怕的傳說在樓市游走:2013年3月后房價會暴漲。將這個傳說完全歸咎于任志強是不公平的。雖說這個預言更多是帶有警告意味,但很多民眾信以為真,因而倉促入市,提前購房。于是,像開頭所言,受托買房的事情也多了。
也許年底樓市行情驟然升溫,有其合理烘托因素,譬如,2011年下半年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帶來的2012年年底和2013年初或將出現商品房供應缺口的問題。
必須指出的是,土地供應問題,地方政府難辭其咎。因為想將土地賣高價,很多地方在去年樓市低潮時根本就不愿意賣地,借口是沒有地產商買。我以最壞的惡意揣測,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地方政府寧愿將土地收藏起來,也不愿降價賣地。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哪個城市若出現商品房供應短缺的苗頭,地方政府應該采取強硬措施,督促已獲凈地的地產商,立即開工;在建項目有條件的,立即開盤;捂盤的,堅決處罰。如果哪個城市確實是由于供應不足而導致房價過快上漲,建議中央政府部門追究主管領導責任。好吧,我承認,這句是廢話,2005年以來沒聽說哪個市長因為房價暴漲而受處分,雖然文件里寫了一次又一次。
但是,房價若再暴漲,我們真的承受不起了。經濟承受不起,年輕人承受不起,社會也承受不起(我說的暴漲,是指主要城市新房價格上漲20%以上)。
如你所知,中央政府已將2012年GDP計劃增幅降至7.5%,估計2013年也會維持該目標。這既是過去多年經濟快速增長后的正常下滑,更是順應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2012年我們應該達成了一個共識,即,無須為保GDP而救房地產。
如果2013年房價暴漲,會發生什么情況呢?經濟結構調整,5年之內休要再提,發展方式轉變不過是句空話;所有企業的商務成本為之大增,天量貨幣將再次涌入樓市,實業徹底淪為空洞。年輕人更買不起房了,同樣也租不起房,因為房租也會隨之大漲。這種形勢若不迅速扭轉,離經濟崩潰就不遠了。
由于近幾年深層次的改革基本停滯,各類復雜的矛盾不斷發酵,社會鴻溝急劇擴大,而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高房價是社會矛盾的催化劑。假如聽任房價再次暴漲,就無異于給激化的社會矛盾火上澆油。
鑒于此,中央政府絕不會允許房價再次暴漲。千萬不要中央已經無牌可打,也不要以為利益集團龐大到足以阻嚇中央的決心。雖說在經濟下行周期加大樓市調控力度,確有投鼠忌器之憂,但兩害相權取其輕,我相信,為遏制房價暴漲及其帶來的嚴重危害,中央政府不會手軟。哪怕是許多人原本不敢寄于期望的領導干部資產公示,對多套住宅課以重稅等,這個時候也是完全可能實行的了。
上一篇:譚浩俊:收入倍增計劃如何消除房價上漲危害
下一篇:周宏:土地財政貨幣超發恐讓調控再成“空調”